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4《人物评说》教案一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4《人物评说》教案一

ID:32831892

大小:59.8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6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4《人物评说》教案一_第1页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4《人物评说》教案一_第2页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4《人物评说》教案一_第3页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4《人物评说》教案一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4《人物评说》教案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二历史《人物评说》教案一课题复习:丿J物评说■专题一使用时间:__主备人:一何凤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列举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措施,分析和评价这些措施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2.了解唐太宗的用贤和纳谏,探讨用贤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3.概述康熙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做出的努力,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民族观、战争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理解秦始皇与吋代的关系,从而深刻感悟当吋历史发展的主题。2.讨论唐太宗个人在贞观之治屮所起到的作用,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评价历史人物。3.通过学习康熙的主要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能够从

2、不同的角度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比较、归纳和诠释历史事件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2.认识到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教学重点:1.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的主要措施2.唐太宗的主要作为与“贞观之治”的关系3.康熙在推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进程屮的主要功绩教学难点:1.了解在古代屮国社会皇帝纳谏的积极作用2.如何评价秦始皇3.如何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对处于历史转折点上的康熙给予客观而辩证的历史评价。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使用:共案部分个案部分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课前:1.学习目标:(见导

3、学案)2.预习题:(见导学案)认真阅读学习目标,完成预习题。课中:1.作业点评:2.自主合作探九:(1)秦灭六国过程。(2)确立中央集权制。(3)“大统一”政策的实施。(4)如何评价秦始皇。讨论1:秦统一原因:1、经济迅速发展;2、人民渴望统一;3、嬴政重视人才,采用李斯的方略。统一过程:先打韩、离间计灭赵、水攻魏、强攻灭楚、最后横扫燕齐。讨论2:建立集权统一国家的措(5)贞观之治的概念、措施?牢记“舟”与“水”关系的古训他群臣论治,用古人的话不断警醒口C,即“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还时常以这样的比喻训诫自己的继承人。(6)康熙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

4、家方面所做的努力。(7)评价康熙。综观康熙的一生,他在平叛乱、御外敌、泄边嗨的同时,对于施?建立皇帝称号;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和度量衡。沟通水陆交通。讨论3:“贞观之治”的出现的表现?存百姓的民本思想,休养生息政策。善于用人。仁义为本的《唐律》。完善科举制。讨论4:唐太宗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唐初复杂的民族问题。形成羁縻府州制度。设置安西都护府。文成公主入藏,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婚。讨论5:康熙巩固统一国家,维护国家主权的措施?平定三藩之舌L、派兵收复台湾、平定喝尔丹叛乱),改善与汉、蒙、藏的关系,两次雅克萨之战。国内社会经济也予以高度重视。他

5、派人治理黄河水患,并六次南巡,视察河工;改革赋制,减免赋税,厉行节俭;重视文教,进用文士,并组织编成具有很人影响的《康熙字典》。康熙一生,文治武功,臻于极至,开创出屮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课后:1.巩固练习:(见导学案)2.下节预习:(见导学案)板书设计教学札记三、其他补充教学资料(各位教师根据各班教学特点选择补充资料,可另附纸)高二年级第二学期历史学科总第课时导学案课题使用吋间:主备人:何凤琴一、学习目标:1.列举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屮央集权国家的主要措施,分析和评价这些措施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2.了解唐太宗的用贤和纳谏,探讨用贤和纳谏与

6、“贞观之治”的关系。3.概述康熙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做出的努力,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民族观、战争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二、知识构成:1.秦统一六国的原因、过程?2.建立集权统一国家的措施?3.秦始皇的暴政?4.“贞观之治”出现的表现?5.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的措施?6.康熙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所做的努力?三、学法和自检:1、秦始皇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称赞他的,称他为“千古一帝”;贬低他的,咒骂他是千古暴君。对秦始皇,你是如何评价的?2、试述唐太宗的政绩。课题四、达标检测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

7、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一一李斯《谏逐客书》材料二:(西汉人严安说:秦灭六国之后)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史记》材料三: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益设而乱人逾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一一陆贾《新语・无为》回答:(1)依据材料,说明秦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原因。(2)依据材料3,指出作者的着眼点和思想特征。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朕之小女,长自闺中,言适远方,岂不钟念?但朕为人父母,志恤黎元,始允诚祈,更敦和好……降(嫁)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