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824949
大小:56.4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6
《交通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实习目的交通土木工程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只有通过集中实习的过程,才能让学牛能对测量学科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也才能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有一个质的飞跃,能够学以致用,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测量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冃的。二、实习内容与要求1、掌握DS3级微倾式水准仪和DJ6型光学经纬仪的检验方法。2、了解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外业和内业组织工作。具体进行导线测量外业工作和内业计算,掌握地形图测绘和整饰方法。A:平面控制测量。在一般地区可布设成闭合导线形式,按图根导线要求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对每个内角采用测回法观测一测回,半测回差不
2、超过±40"。边长用钢尺丈量,其相对误差不得超过1/3000。然后进行导线坐标计算,其角度闭合差不得超过±60"徧,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不得超过1/2000,否则应进行重测。最后计算各导线点平面坐标。B:高程控制测量。用普通水准测量方法测定各导线点的高程,高差闭合差不得超过±12徧(mm),否则应进行重测。最后计算各导线点高程。地形图测绘A:绘制坐标格网。每人在绘图纸上以0.1mm粗的线条,用对角线法绘制50cmX50cm的格网。方格边长误差不得大于0.2mm,对角线长误差不得大于0.3mmo然后根据控制点坐标依测图比例尺逐点展绘,控制点边长误差不得超过0.3mmo
3、B:碎部测量。采用经纬仪测绘法,并对各地形点详细记录,以便内业检查。坚持边测、边绘、站站清。高程点密度必须保证图上2cm〜3cm的点间距,竖盘读数和水平盘读数均用盘左读记到分。每站施测碎部前应对另一图根点进行检测,其方向偏差应小于0.5mm,高程较差应小于0・2h(h为基本等高距),否则应查找原因。每站施测个碎部点后20〜30归零一次,归零限差为±4',若超限时,应废弄归零前所测的那批点。C:地形图的拼接、检查和整饰拼接。如果各组所测图幅不同,图的四周应与相邻图幅接边,和邻图幅地物、地貌接边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则取平均位置进行修改。否则应到实地检测纠正。检查。先对图
4、面进行室内内检查,查看图面接边是否正确,连线是否矛盾,符号是否搞错,名称注记有无遗漏,等高线与点的高程是否矛盾等。发现问题应记录下来,便于野外检查时核对。野外检查是到实地详细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应设站检测或补测。整饰。按照《地形图图式》的规定,用铅笔对原图进行整饰。整饰顺序为:内图廓线(包括格网顶点线),控制点,高程点,独立地物,线状地物,面状地物等高线,外图廓线及图廓外注记等。经整饰后的图面要求准确、清晰、美观。3.掌握高程测量的基本方法(四等水准测量的实施)。参照四等水准测量的的耍求,进行长度1.5公里以上的闭合水准路线的测量。4.掌握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点位测
5、设)。本项实习包括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测设。根据给出的数据,计算出测设数据,利用极坐标法进行平面位置测设;再进行高程测设。三、实习方式教师指定区域,时间集中完成实习任务。(野外采集数据,室内处理数据)四、实习成绩评定标准(一)、个人应上交资料1.实习总结2.DS3级微倾式水准仪检验报告3.DJ6型光学经纬仪的检验报告4•导线测量Z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图根水准测量、联测资料各一份5•导线测量内业计算之坐标计算表6四等水准测量记录一份7.用毫米方格纸绘制的线路纵、横断面图(选做)&施工放样数据计算表9.施工放样的具体计算、操作过程、放样后的技术总结(二)小组应上交资料经
6、整饰后的比例尺1:500,图幅50cmX50cm的地形图一幅实习结束,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态度、操作能力、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力,实习纪律,综合评定,给出成绩。对于个别学生,可采用置疑、口试、单独操作等方法进行考核。五、参考资料交通土木工程测量学教材张坤谊主编(修订版)六、实习地点西华人学校园内七、注意事项(-)采集到数据的方法,数据记录格式规范化;数据处理符合要求。1・实习记录直接写在规定的表格中,不得先用另纸记录,再行转抄。2•所有记录和计算需用H或2H铅笔书写,不得使用钢笔、圆珠笔或其他笔书写;3•字体应端止清晰,书写在规定的格子内,上部应留出适当空隙
7、,作错误更止之用;4•写错的数字用横线端正地划去,在原字上方写出正确数字。严禁在原字上方涂改或用橡皮擦拭挖补;5•禁止连续更改数字,例如改了观测数字,又改其平均数。观测的尾数原则上不得更改,如角度的分秒值、水准和距离的厘米、毫米数;6•记录的数字应齐全;7•当一人观测一人记录时,记录者应将所记数字回报给观测者,以防听错记错;&记录应保持清洁整齐,所有应填写的项目都应填写齐全。(二)注意仪器安全;注意人身安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