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研究

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研究

ID:32806794

大小:55.5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5

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研究_第1页
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研究_第2页
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研究_第3页
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研究(四川省平昌县土土亚小学四川巴中636400)【摘要】《课程标准修改稿》明确提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这一提倡与叶圣陶先牛:文章是多方面的东西,一篇文章可以种种视角来看,也可以应用在种种的目标上“的语文教育思想恰恰吻合,对于我们提高阅读质量不仅有着可操作的导向性,而且有着普遍意义。【关键词】多角度有创意阅读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11-0045-01一、于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的认识1、“理解课文的基础”讲求实“理解课文“,就是按照年级段的阅读要求,从

2、课文类型的特点出发把握课文中写了什么,即把课文读对、读顺、读好。”读对“,就是学牛自己会读课文了,达到的要求一般为:刚接触新课文时,通过独立阅读能读准生字词,能自己发现并读好难读的句子,了解课文大意读顺“,即能读准句间、长句子及段落间的停顿,读得通畅没有障碍,尝试运用恰当的语气。%卖好“,是在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中,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初步入境入情,且领悟到一些浅显的叙述顺序。如果将一篇课文的阅读过程比喻为建筑一幢楼房,理解课文便是金砌楼房的基座,务求扎扎实实。2、“多角度”应凸显活“多角度“着眼于思维空间里的变换,即对一篇课文“可以种种视角来看如为大家常

3、见且让学牛容易掌握的阅读顺序的多角度。有循序阅读和变序阅读。”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思维空间是无限的,视角的变换也是多种多样的,”人”的追求应始终抱定灵活、实用,从灵活、实用中求实效。3、"有创意"贵在新”有创意“的导向在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脚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就是教与学的创新,是基于对传统教学精华继承基础上的改革和发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为执教者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广阔平台。就一篇课文的阅读指导而言,可以因题材、体裁的不同,教学目的的不同设计出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如精读课文的基本模式: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

4、语言,尝试运用-它的建立对于传统的串讲串问凸显着新的创意。再如,以基本模式为依托又可以设计出许多变式:景美情深的课文可以用创设情境,激情导读,反复诵读,穿插评读的思路;托物言志的课文可抓住重点句段,在读、思、议中知其志,抒其情,明其法;以事喻理的课文可在事与理之间设计重点问题,引导学生研读、品读重点句段,讨论交流,既了解事件,又悟出道理-这许多变式又是对基本模式的创新。当然,还可以在老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设计岀一些力所能及的学习思路,与老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总之「有创意”是以噺”为重要标志,噺啲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在因文而异,因生而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最终达

5、到提高阅读质量的目的。二、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实施建议1、辩证地整体把握文本是阅读的必备。好的课文往往极富有辩证性,善于在全面把握事物的基础上,从事物的多方面出发,阐幽发微,从平常的不起眼的地方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更何况,课文在接受过程中,本身就处于意义不断生成的过程。以呆板的、固定的文字形式呈现的文章,在从事阅读活动的学生的眼里应当是活的教材。所以,要善于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想方法,努力调动起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积累,对文本从思想内容到语言形式不仅有一个基本的把握,还要积极获得一些灵动的、个性化的发现,就如茅盾先生谈到读书吋所说「我们又须能够把它拆

6、开然后又装配起来,像技工拆散了机器又装配好-•样。”辩证地整体把握就是让学生具备”拆丹'的能力和按照自己的想法”又装配啲冲动,为实施多角度、有创意阅读创建必备。2、选定特定的角度是阅读的关键。阅读吋,由于情节曲折或情感内容丰富,如果满足于“大而全“,一会儿这个角度,一会儿又是那个角度,眉毛胡子一把抓,往往导致走入情节分析的老路。所以,需要选择有利于学生与文本绽开”对话”的角度切入,以起到”以简驭繁啲效果。阅读时要从全篇着眼,但可以从局部着手,对某些部分或某些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或者纵深开掘,或者横向拓展,或者另辟蹊径,或者细化精分,或者矫正错误,或者

7、弥补不足,等等,深化深究,获取独特发现。因此,阅读的关键是善于选定特定角度,敢于独辟适用于自己的蹊径。3、“读出自己”是阅读的核心。课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的宽广平台。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深入作品,体验思想感情,进而反观自己的心灵世界,从作品中读出自己,使作品与学生的心灵产生某种契合。在阅读过程中,老师要抓住两个关键词,一是“感受“,对文本的理解源于学生的感官和心灵对言语的感受,”感之于外,受之于心”,通过品读、体验,把言语的感知转换成表象,从而进行再造想象,引发学生主体的情感体验,使外在的言语变成主体内心的感情波澜。二是“实践”,将所感受的言

8、语对象转化为语感的实践主要是读。“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