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方大众文化探究视角转换

浅谈西方大众文化探究视角转换

ID:32802563

大小:56.1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5

浅谈西方大众文化探究视角转换_第1页
浅谈西方大众文化探究视角转换_第2页
浅谈西方大众文化探究视角转换_第3页
浅谈西方大众文化探究视角转换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西方大众文化探究视角转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西方大众文化探究视角转换摘要:西方大众文化通过媒介、图像等形式参与形成了今天世界上大多数人所共享的文化,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无处不在的背景。二十世纪三十至五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占据主角。进入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主张"文化主义"的伯明翰学派在对大众文化的研究上,经历从'‘批判”到"理解”的视角转换过程。关键词: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文化主义;视角转换中图分类号:B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0-0052-01西方大众文化是指在现代商品社会中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的、以现代都市大众为对象的文化形态,是一种带有浓厚商业色彩的、

2、注重满足人们感性娱乐的文化。西方大众文化研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该研究领域也发生了诸多变化,产生了不同流派。主要分为法兰克福学派和伯明翰学派对以往有关意识形态的经典论述进行了批判和分析,借此对大众媒体与国家、个人的关系,消费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等问题作了新的探讨和阐释,提出了新的理论。、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转换以往的从艺术单一视角对它所进行的理论研究陷入了阐释的困境。很多问题,如大量不具有审美意义粗制滥造的文本主要依赖的是声像、光电的技术手段而非炉火纯青的艺术手法等等,仅从艺术的角度难以解释。资产阶级艺术的作品都是商品,它们也许就是为了拿

3、到市场上去而被当作商品创作出来的。艺术今天明确的承认自己完全具有商品的性质,这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法兰克福学派所讲的大众文化主要是指二十世纪三十至六十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种新型文化现象。在当时许多欧洲学者的眼中,美国是文化自由生存的最好空间。然而随着对美国大众文化的深入,他们渐渐发现,欧洲法西斯的高压统治,在美国以另外一种和缓的强求一致的方式进行着,这种高压在文化领域表现得最为明显。基于此,到了四十年代中后期,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重心转向对美国大众文化的研究。在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中,阿多诺是最早将眼光投注到大众文化的人,他“最早把大众文化和高等文化同时纳入到现代文化的理论研究视野”

4、。在垄断下所有群众文化都是一致的,他们的结构都是由工厂生产出来的框架结构。在垄断下所有群众文化都是一致的,他们的结构都是由工厂生产出来的框架结构。"文化工业"是他们对物化的大众文化的定性,意在指出这种商业性的文化因其技术化而在本性上侵蚀了艺术和美,也是对人的丰富性的“去势”而使人成为“单向度的人”。文化不再是标志着一种富有创造性的人的生命的对象化,而成为异化劳动的另一种形式的延伸,它以同样机械的节奏和标准化的情节操纵着大众的口味,以一种强制性的方式窒息了个体的生命力。二、伯明翰学派的文化主义理论的转换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西方大众文化研究的转折点。这个时期,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几乎进

5、入了高度发达的阶段,市场高度完善、资本走向国际化,福利制度和物质生产的丰富在技术上消灭了饥饿和贫困,工业制造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支配和利用达到了前所末有的地步。与这样的时代相呼应,后现代文化形式诞生了。这个时期所形成的后现代社会文化状况使得讨论“大众文化”的历史语境发生了根本转变。这体现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面临"批判”的尴尬。此时人们会发现,过去所说的"大众文化”就是这个时代的文化,文化彻底走出了“象牙塔”。正是基于这种情况,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术界对“大众文化”的研究视角发生了转变,即从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批判”视角转向了“理解”的视角,从彻底的否定转向了接受

6、和融合。他们不满于法兰克福学派那样站在精英主义立场来研究文化的方式,特别是他们认为的本真的大众文化,即底层的工人阶级的文化,力图从英国文学批评的利维斯主义传统中脱离出来。伯明翰学派认为任何文化或文化分析都是受制于特定群体的特殊利益,因而是特定群体态度和立场的表现,以此开展他们的文化研究。伯明翰学派是以严肃的方式对待大众文化,同时也坚持文化研究的社会批判维度,意图将大众文化放在与社会相关联的政治框架中加以分析。三、西方大众文化研究视角的转换对中国的影响在垄断下所有群众文化都是一致的,他们的结构都是由工厂生产出来的框架结构。享乐以为着全身心的放松,头脑中什么也不思念,忘记了一切痛

7、苦和忧伤。这种享乐是以无能为力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中国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马克思主义核心术语的中国化。实际上,近代以来中国人话语的变迁就是一定程度上从“传统话语”向“革命话语”的转变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核心术语产生与流变研究,一方面可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令人信服的科学描述,而且可以明晰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中国化的。参考文献:[1]傅守祥•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的反拨与突破一一批判理论的批判与理论多元的开放[J].宁夏党校学报.2004(04).[2]王舒涵•文化帝国主义是否是一个科学的历史定义[J]•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