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801564
大小:55.4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5
《浅谈高职生健康就业心理的正确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高职生健康就业心理的正确培养贾苏绒(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西安710014)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部分高职毕业牛不能培养正确的就业心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例如:自卑引起就业的恐惧感;妄自尊大,就业定位过高;一味追求事业单位从而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文章通过对高职毕业牛就业心理现状分析,提出了高职牛健康就业心理培养的正确途径。关键词:培养;高职牛;就业心理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0-0163-010引言随着高职院校毕业牛就业制度
2、改革的不断深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己成为就业的主要形式,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牛就业不断走向公平化、合理化,但同时也要求毕业牛不断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就业心理的正确培养。由于去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就业难度日趋增大,特别是研究牛和木科生就业的不景气,对高职毕业牛造成的心理压力日趋增加,部分毕业牛在新的就业形势面前心理准备不足,在就业过程中产牛失落感,甚至造成严重的就业心理障碍,影响了学牛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高职牛健康就业心理的正确培养显得日益重要和迫切。1高职毕业牛就业心理现状分析1.1自卑引起就业的恐惧感由于绝大多数
3、高职牛来自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经济上的落后,使得他们木身就有着强烈的自卑感。来校后,由于很多人对高职院校的偏见,不少高职生认为自己选择了高等教育的“次等品”,把自己界定为大学生中的“第三世界”,对人对事表现出缺乏自信、悲观失望、忧郁孤僻等。他们常常低估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能力,甚至自我否定。因此种种,使得他们在求职择业中不自信、不积极。加之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不少企业减员增效,对招聘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本不自信的高职生心理上的影响就更加严重,毕业临近,部分学生对就业的焦虑和恐惧心理更加突出,烦躁、恐慌、意志
4、消沉、萎靡不振,即使有招聘的机会,也会因为这些原因而在面试中发挥失常。1.2妄自尊大,就业定位过高尽管部分高职生自卑,缺乏自信,但在择业问题上又妄自尊大,就业定位过高。认为自己上的不是本科,但仍然是高等院校,在就业上应高出中专生一等。以我院部分毕业生为例,尽管就业后三天之内工资待遇连涨三个台阶,但学生最终选择了离开,总认为自己最适合的岗位至少是部门经理一类的管理阶层。另外,部分家庭经济较好的毕业生在就业中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就业吋一味追求环境舒适,工作轻松,甚至过早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认为自己选择的职业没前途,表现出思想
5、上的幼稚和心理上的不成熟。1.3一味追求事业单位由于现在的高职生缺乏对现代用人制度的了解,总认为就业只有靠关系、走后门,进了事业单位,就进了“保险箱”,工资待遇不用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各个单位都有被市场淘汰的可能性,即使进了理想的单位,自身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也总有被淘汰的一天。俗话说:靠娘娘老了,靠墙墙倒了,在就业问题的,只有依靠自己,依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才是最为可靠的。2培养高职毕业生健康就业心理的措施面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重和就业心理的失调,如何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心理调适和健康就业心理的培养,已逐步
6、成为现代高职教育必须面对和着手解决的热点问题。对此,我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做起。2.1就业大环境的建设从全社会而言,在端正对高职院校看法的基础上,应不断建立和完善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就业机制,使学生就业不断公开化、公平化、公正化,努力拓展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法规建设,加犬就业机制的宣传力度,使学生上学期间就能对就业建立起正确的认识。2.2加强校园就业文化建设,转变学生就业观念首先,作为人才培养摇篮的学校,应人力开展素质教育,强化学生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使学生在校期间能正确认识自己,努力提升自身综合能力,自信而不自傲,自谦而
7、不自卑,自强而不自大,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克服心理障碍,排除心理危机,引导学生走出择业的心理误区,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和择业心态。2.3高职生要做好自身就业前的心理准备与调适首先,要积极做好自身剖析,能力差的,要加强学习与锻炼,努力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坚决摒弃自暴自弃、依靠父母关系的思想;能力强的,要善于做好自身的“营销”,努力展示自己的能力,瓜甜一定要自夸,但不可自吹,酒香坚决不能巷子深,是块金子就不要埋在土里,要充分发挥青年学生善于接受新事物的优势,利用发达的
8、网络和媒体了解就业形势的变化,及吋推销自己。其次,要正确认识自我,全面分析自己的性格、特长、能力,在求职中扬长避短,从而避免盲目求职或期望过高、好高鸳远给自己带来的心理上的伤害。第三,要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屡挫不败的精神,即使几次不成功,也不要气馁,更不能丧失自信心,要不断总结失败的经验,挖掘自己的潜力与优势,相信总会“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