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大型实验报告材料—机器指令设计实验

计算机组成大型实验报告材料—机器指令设计实验

ID:32796413

大小:1.12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15

计算机组成大型实验报告材料—机器指令设计实验_第1页
计算机组成大型实验报告材料—机器指令设计实验_第2页
计算机组成大型实验报告材料—机器指令设计实验_第3页
计算机组成大型实验报告材料—机器指令设计实验_第4页
计算机组成大型实验报告材料—机器指令设计实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计算机组成大型实验报告材料—机器指令设计实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机器指令设计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通过实验分析简单模型机结构,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2)掌握计算机微程序控制器的控制方法,掌握计算机指令执行过程。(3)简单模型计算机部件构架、微程序控制器中微程序代码功能实现、微程序流程、指令系统定义和简单模型计算机汇编语言程序进行验证。(4)在简单模型计算机基础上设计新的技巧指令,在第二章实验八的基础上实施,使用的实验部件和接线不变,增加5条新机器指令,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机器指令的理解,锻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模型计算机机器指令的能

2、力。二、实验原理1.简单模型计算机构架简单模型计算机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构成简单模型计算机的实验部件以总线为基本连接通道,主要有以下7个:(1)算术逻辑运算部件ALUUNIT进行算术逻辑运算操作。(2)存储器部件MEMUNIT,存储模型计算机汇编语言程序和操作数据。(3)地址寄存器部件ADDRESSUNIT,包含两部分电路,地址寄存器AR:接收存储器程序中的指令地址和指令中的数据地址;指令地址计数器PC:用于指示程序中的指令地址并通过地址缓冲器送往地址寄存器AR。(4)指令寄存器部件INSUNI

3、T,寄存器当前正在执行的机器指令,此指令的指令码通过指令译码器向微程序控制器指示相应的微程序入口地址;此指令的地址码指示的操作数地址,送往地址寄存器AR。(5)输入/输出部件INPUT/OUTPUT,操作数据的输入与输出显示。(7)通用寄存器部件REGUNIT,暂存运算的中间数据。(7)微程序控制器部件MAINCONTROLUNIT,控制各部件完成指令的功能。2.简单模型计算机指令系统此简单模型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包括控制台指令与机器指令。共三条控制台指令,由手动控制单元(MANUALUNIT)的K

4、B,KA开关设定。控制台指令只能由手工操作一条条指令,不能编写在汇编程序中。实验八已经给出5条机器指令。分别是输入指令INR0,PORTAR,算术加指令ADDR0,[ADDR],寄存器内容送存储器指令STA[ADDR],R0,输出指令OUT[PORTAR],[ADDR],转移指令JMPPORTAR。如表1所示。另外根据微指令格式,可以设计出实验要求的5条指令。先进行微指令译码分析,然后详细说明如何设计。(1)微指令译码分析: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图1-简单模型计算机逻辑结构图表1-简单模型机指令表

5、指令名称助记符指令码格式输入INR0,PORTARI7,I6,I5,I4,I3,I2,I1,I0110000DRPORTAR算术加ADDR0,[ADDR]I7,I6,I5,I4,I3,I2,I1,I0110001DRADDR寄存器内容送存储器STA[ADDR],R0I7,I6,I5,I4,I3,I2,I1,I0110010DRADDR输出OUTPORTAR,[ADDR]I7,I6,I5,I4,I3,I2,I1,I0110011DRPORTAR转移JMPADDRI7,I6,I5,I4,I3,I2,

6、I1,I0110100XX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ADDR注:该模型机的输入输出设备端口号(PORTAR)只有一个,为00H。DR指示4个通用寄存器中的一个。JMP为跳转地址为直接地址,即将ADDR赋值给PC。当模型机的一条指令执行时,由指令译码器确定一个与此指令对应的微程序入口地址,经地址缓冲器送微控制存储器的地址通道,然后从微控制存储器相应单元中读出24位微指令代码,其中高17位送微指令控制代码段寄存器,由微指令译码器产生控制信号,低7位送微指令地址代码段寄存器(7位),指出微控制存储器中下一微

7、指令的地址。微指令代码共分7段:(1)BTO:数据从总线送部件控制段,3位。(2)OTB:数据从部件送总线控制端,3位。(3)FUNC:地址转移、读写功能控制端,3位。(4)FS:方式功能控制段:1位。(5)S3,S2,S1,S0,M,Ci:模式功能控制段,6位。(6)N:备分段,1位。(7)NEXT:下一条微指令地址段,7位。表2-微指令字段编码表编码+译码BTOOTBFS=1FS=0FUNC000  PC+1(T4) 001B-DA1(T4)ALU-B#J(1)M-W#(T3)010B-DA

8、2(T4)299-B#J(2)M-R#(T2)011B-IR(T3)SR-B#J(3)I/O-W#(T3)100B-DR(T4)DR-B#J(4)I/O-R#(T2)101B-SP(T4)SI-B#J(5)INT-R#(T2)110B-AR(T3)SP-B#CyCn#INT-E#(T3)111B-PC#PC-B#CyNCn# 表3-散转微地址形成规则表散转条件散装微地址形成规则j(1)条件指令码I7I6=11时,散转入口地址=微代码下址(OR)0,1,0,I5,I4,I3,I2指令码I7I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