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91563
大小:59.2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5
《现代文阅读答案忧乐圆融——中国的人文精神庞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的人文现代文阅读答案忧乐圆融精神庞朴忧乐圆融中国的人文精神庞朴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试图寻找一个简明的概念,来概括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中国文化。有一位学者指出,中国文化的深层特质在于“忧患意识冬另一位学者声言,中国文化是“乐感文化”。忧乐这两种精神,有时分别统领了两个不同时代的文化风貌,如西汉的雄浑与魏晋的清远。有时又常常分别代表着不同人士的神韵情采,如杜甫的沉郁与李白的飘逸。甚至同一个人,在一个时期里会意气风发,受“忧”的精神鼓舞,“猛志固常在”;到另一个时期里又超然物外,本“乐”的精神为怀,“悠然见南山”。以上种种忧
2、乐杂陈的状况,不能归结为我们的文化传统不具完整的性格,相反它们恰好表明了中国文化同时兼备这两种精神现代文阅读答案忧乐圆融——中国的人文精神庞朴。这两种精神的理想地结合,便构成了忧乐圆融的中国人文精神。在这方面说得最为深入浅出的,大概要推孔子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了。第一句“发愤忘食”是忧,第二句“乐以忘忧”是乐,第三句有从忘食忘忧而到达忘我的意思,便又无忧无乐可言,世界同一而无特定情感了。孟子称伊尹为“圣之任者”,因为他能以天下为己任;称伯夷为“圣之清者”,因为他洁身自好;称柳下惠为“圣之和者”,因为他“
3、不羞污君,不辞小官”现代文阅读答案忧乐圆融一一中国的人文精神庞朴。但三人都不及孔子集三人之大成,成为“圣之时者”。所谓“时”,是进退、出处、远近、迟速,都能因其所宜而为之,这是统摄忧乐而又超越忧乐的境界。在庄子谈到人格类型时,我们也看到了任、清、和、时的影子。在《应帝王》篇中,有一位壶子,能显四种相,其一是“地文”,相当于孟子的“圣之清”;其次是“天壤”,相当于“圣之任”;再次是“太冲莫胜”,相当于“圣之和”;最后也是最高的相叫“未始出吾宗”,相当于“圣之时”佛学有所谓四门诀一一无门、有门、亦有亦无门、非有非无门,与孟子
4、的四圣、庄子的四相,完全是一个套路现代文阅读答案忧乐圆融一一中国的人文精神庞朴。这一切又都可以化约为忧和乐,归之于忧乐的圆融。圆融既被推为儒道各自学说的最后一言和人格的最高境界,恰好成了检验他们的学说能否贯彻到底和考验他们的人格能否臻于至上的试金之石。所以,他们走了“仇必和而解”的光明大道,互相圆融起来建成中国文化的独特传统。圆融也成为一种优势,使得中国文化能顺利迎接外来的佛学,不盲从和自馁,相反却以圆融去容纳和包涵,并终于汇成了源远流长的忧乐圆融的中国人文精神。这个人文精神作为文化传统,铸就了我们民族的基本性格;它在不
5、同时代有不同的变异,呈现为不同的时代精神。但在近代以前,变化是不大的。时至今日,它正迎接着新的挑战。我们久已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应该敬重这种精神,发扬这种精神现代文阅读答案忧乐圆融一一中国的人文精神庞朴。17.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思路。18•根据第二段,概括“忧乐杂陈的状况”表现在哪些方面现代文阅读答案忧乐圆融——中国的人文精神庞朴。19.为什么“我们应该敬重这种精神,发扬这种精神”?参考答案17.首先,提出本文观点:忧乐精神构成了忧乐融的中国人文精神;其次,从儒道佛三个角度,阐述中国文化具有忧乐圆融的特点;最后,阐述圆融
6、的作用,并号召人们要敬重和发扬圆融精神。18.①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风貌;②不同人士有不同的神韵情采;③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人生态度。19•①检验各派学说能否一以贯之;②考验人格能否臻于至上;③建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④能容纳和包涵外来文化;⑤铸就了我们民族的基本性格现代文阅读答案忧乐圆融一一中国的人文精神庞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