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87875
大小:67.9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5
《立德树人-数学何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立德树人数学何为〃立德树人”的语境宏阔、语意深远。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基点,充分强调了其重要性。然而,长期以来以道德教育所饱受诟病的,并不是其重要性而是其实效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书育人的践行几乎都在不自觉的反复演绎着一个不等式,即“教书P育人”。虽然数学没有语文、历史等文科的育人优势,但作为中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我们作为“立德”
2、的实践者应该努力提升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那么,立德树人之于数学教学的任务何在?如果说数学是一个真理的集合,那么其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属“真”;而有价值的数学也就是好的数学即为“善”;数学中所表现出的简洁性、和谐性、统一性、奇异性、对称性、艺术性等皆为数学的“美”。如何从抽象的数学教学中挖掘德育内容呢?张奠宙教授在《数学学科德育》一书中,把数学德育内容概括为三大类:理性精神、人文精神、道德品质。而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情感、态度”中的各目标点,都可以对接到张先生所描述的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当中:(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良好好奇心和求知欲(人文精
3、神);(2)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人文精神);(3)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理性精神);(4)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人文精神);(5)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理性精神)。而道德品质教育,则应是各科教学的共同目标。由此可见,立德树人视野下的数学教育,应该体现“浓浓的”数学的特质和数学教育的特点,主要在人文精神和理性精神上着力。一、“求真”一一在对数学理性的追寻中获得“真”的知识真是为人的根本,即指做事要讲诚信,交往要讲真话。而数学是一门充满理性的学科,这种学科特性,
4、为引导学生“求真”提供了独有的载体。1.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结论需要经过缜密的思考、细心的计算后才能获得,但每个班级中总会有一些学生存在学习的惰性,想寻找机会直接照抄同伴的答案,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真养成懒散、依赖别人的习惯了。为此,教师在工作中,首先要与家长密切沟通,让家长对孩子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让他上网查找答案或与同学对答案,对还没深入思考就向家长求助的孩子要坚决不予以理睬;其次,在校学习时,优生提前得出答案后,让他暂缓公布结果,给予其他学生思考的空间;再次,学生间除了教师指定可以向同伴求助咨询的对象外,其他学生不得私自与别的同学交流作业的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
5、与培养后,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得到增强,并培养了他们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使学生从学科真知的获得中感悟到“做真人”的道理。1.弄清数学知识的脉络许多数学知识教师还没教,有些学生就已经会了,这时教师还用教吗?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因为学生这时所理解的知识属于“前数学”,认识是肤浅的,结构是零散的,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完整、深刻的知识结构。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班级中的大部分学生都说“我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们并没有直接跳过此内容,而是继续引导学生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探究:“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除了测量的
6、方法外,还有哪些方法也能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对结论进行不断的探究,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脉络更清晰,对知识间的联系把握得更准确。数学中有很多需要探究的问题,谁又能说这种依靠“为什么”的追问,不会养成学生穷究事理的治学习惯?谁又能说这种依靠“为什么”的追问,对学生理性的人生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深刻把握真理的追求没有丝毫的启示呢?2.明晰问题疑惑的缘由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发展是需要时间的,是需要经历风雨的。“教”不只是为了使学生成为有知识或是见多识广的人,而是使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感到有兴趣并产生深刻的关切。可见,教育活动的方式本身,也应受到道德的规范,
7、这就意味着,教育应排除那些诸如灌输、洗脑等反道德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没有持续发展的动力。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在教师出示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判断是否为轴对称图形时,学生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这时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动手、动脑、思考、辨析,逐渐形成了统一的观点。这样处理学生的困惑,学生收获的又何止是知识的获得呢?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还收获了科学、客观认识世界的方法,树立起面对疑惑敢于质疑的勇气与信心,这必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二、“向善”一一在对数学文化的拓展中抒发“善”的情怀苏格拉底说过:“最高的知识是关于善与恶的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