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考试试卷+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考试试卷+答案

ID:32784787

大小:92.8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2-15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考试试卷+答案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考试试卷+答案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考试试卷+答案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考试试卷+答案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考试试卷+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考试试卷+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测试卷A卷(共100分)第I卷(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俨然(yan)•溯回(shu)■器BJi(min)■豁然开朗(hud)•B.垂辖(tiao)■怡然(yi)■箸篷(rud)•袒胸露乳(tan)•C•窈窕(tiao)•阡陌(xian)•参差(cT)•辗转反侧(zhan)•D.俶尔(chu)好逑(qiu)篆章(zhuan)落英缤纷(bhig)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欣然规往(规:打算,计划)B.心乐之(乐:以……为

2、乐)■C.神情与苏、黄不属(属:属于)D.溯涸从Z(溯池1:逆流而上)••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才通人/卿今者才略••B.明灭可见/不可久居••C.便扶向路/济困扶危••D.乃记之而去/桃花源记••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B.“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

3、,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來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二、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t氐,为屿,为岖,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來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

4、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1)水尤清冽■(2)潭屮鱼可百许头■(3)其岸势犬牙差互••(4)悄怆幽邃■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2分)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t氐,为屿,为

5、岖,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C.“潭屮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游潭之乐和观鱼之乐。5.第④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2分)第II卷(共76分)三、默写(6分)6.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6分)(1)兼葭萋萋,o所谓伊人,o(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是:,(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是:四、阅读下文,完

6、成10・12题(10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出、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屮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白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

7、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屮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纺、麻

8、臬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収食于人耳。”杨谢而从Z。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选自康与之《咋梦录》)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渔人甚异之■(3)麻臬Z属■(4)迫暮■3.翻译下列句子。(4分)(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2)此公欲来,能相容否?4.两篇选文所描绘的社会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