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隧道辅助坑道设置原则

2-隧道辅助坑道设置原则

ID:32778480

大小:54.7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5

2-隧道辅助坑道设置原则_第1页
2-隧道辅助坑道设置原则_第2页
2-隧道辅助坑道设置原则_第3页
2-隧道辅助坑道设置原则_第4页
资源描述:

《2-隧道辅助坑道设置原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隧道辅助坑道设置原则一、辅助坑道设置原则隧道辅助导坑的设置应根据隧道长度、施工期限、地质、地形、水文等条件,结合施工、通风、排水、防灾和运营服务等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各类辅助坑道可单个、多个或组合设置。辅助坑道的设置必须有利于施工及运营、缩短工期、发挥投资效益,并能至少达到下列之一的要求:1、起到增加隧道工作面,加快施工进度,满足施工工期要求的作用。2、解决隧道主体工程中得运输、通风、排水、弃渣、处理塌方或通过不良地质地段等特殊要求。3、适应隧道运营期间通风、排水、防灾或增建第二线的需要。二、辅助坑道的类型及选择辅助坑道类型有横

2、洞、平行导坑、斜井和竖井四种类型。一般长度$3、4000m的隧道选择辅助坑道,辅助坑道的型式、数量根据隧道长度、施工期限、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弃轻场地等条件并结合施工、排水、防灾救援需要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首先选择横洞,横洞是河谷傍山隧道常用的辅助坑道型式;其次为斜井及平行导坑,斜井要进行有轨运输与无轨运输的比选,双线隧道中应尽量选择无轨运输的方式,充分发挥大型机械施工的能力,无轨、有轨运输井身倾角一般控制在8.13°~22・5°以内;平行导坑一般用在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起超前探明隧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状况及不良地质构造的作用;一般

3、情况下不选择竖井。三、辅助坑道位置选择K辅助坑道应选择在稳定地层中,避免穿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复杂和严重不良地质地段,当必须通过时,应有充分的理由和切实可靠的工程技术措施。2、傍山、沿河线的隧道,一侧山体不厚,可设置横洞。横洞位置应根据工期、地形、地质及出磴和通风的要求,选在有工作场地利便利出轻的处所。3、埋深较大的越岭长隧道,在没有条件设置斜井、竖井或有其他要求时,可在洞口段设置平行导坑并符合下列规定:3.1对于预留第二线的隧道,平行导坑应设在二线位置上,否则应设在地下水发育或出確运输方便的一侧。3.2平行导坑长度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确定。3.3平行导

4、坑与隧道的净距应按地质条件、施工方法等因素确定,宜采用15~20mo4、斜井位置应根据工期要求和地形、地质等条件选定,井口应设在工程地质条件好、涌水量较少的地段,并应便于提升设备及车场、转磴场地的布置。斜井长度应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确定。5、竖井位置的选择应满足长隧道竖井深度小于200m,特长隧道竖井深度小干400m的要求,否则应有充分的技术经济比较依据。条件许可时可设简易竖井,深度宜小干40mo竖井宜避免穿过含水的砂层及卵砾石地层。竖井宜设在隧道一侧,与隧道的净距宜为15~20m。四、辅助坑道的平纵断面和横断面1、横洞、斜井轴线与隧道中线斜交时,交角不宜

5、小于40度;正交时应设连接通道,连接通道中线与隧道中线交角宜选用40-45度。竖井井下与隧道之间宜设双侧连接通道。平行导坑与隧道之间应设横通道,其间距不宜小于120m,横通道中线与隧道中线交角宜为40度。在曲线地段平行导坑的线间距应加宽。2、横洞底部应有向洞外不小于3%。的下坡。平行导坑纵向坡度应与正洞一致,其底部高程应较隧道底面低0.2-0.6mo斜井倾角必须与提升方式相适应:胶带输送机提升不得大于15度,箕斗提升不得大于35度,矿车提升不得大于25度。矿车提升的斜井井底应设平坡段,斜井井身纵断面不宜变坡,井身每隔30-50m可设一个躲避洞。井口和井

6、底变坡点应设竖曲线,有轨运输的竖曲线半径宜采用12-20m。竖井井底车场连接通道重车方向宜为下坡,其坡度不宜小于2%o。3、辅助坑道的横断而,应根据地质情况,按运输车辆及设备、各种管线、人行道、安全间隙等条件确定。五、与主动交点位置选择原则必须避开岩溶、断层等不良地质以及VI级围岩地段,理想位置选择在II、III级围岩地段,避免I、IV、V(其中I级围岩地段有岩爆风险)。与主洞平面交角在35°〜90。之间选择,理想平面交角为40°〜45°。一般情况合成纵坡以W10%为宜,平均纵坡以W8%为宜。六、辅助坑道设计步骤确定辅助坑道的设计目的一根据各级围岩月进

7、度指标按照各工作面工期相等的原则计算辅助坑道与正洞理想交点位置f根据围岩情况调整交点位置一以交点为圆心按照与主嗣平面交角±35。为范围、以纵坡W8%的标准确定半径作圆确定平嗣口的理想位置范围一根据洞口地质以及地形大致确定洞口位置一现场复核一确定洞口位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