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高中语文专题一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文言基础知识讲练-通

2017-2018高中语文专题一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文言基础知识讲练-通

ID:32776775

大小:57.6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5

2017-2018高中语文专题一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文言基础知识讲练-通_第1页
2017-2018高中语文专题一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文言基础知识讲练-通_第2页
2017-2018高中语文专题一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文言基础知识讲练-通_第3页
2017-2018高中语文专题一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文言基础知识讲练-通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7-2018高中语文专题一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文言基础知识讲练-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通假字一、什么是通假字“通”是通用,“假”是借用。所谓字的通假,是指音同或音近的字互相通用和假借的现象。通俗地讲,就是我们讲的“别字”。由于当时供选用的汉字不多,当时的人选用汉字并不十分严格,本该写“本字”,结果写成了与它音近或音同的“别字”,这时就出现了通假现象。如《太史公自序》“故《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屮的“豪”表示的是“细微”的意思,而当时记录这个意思的汉字是“毫”,司马迁没有用“毫”,而用了一个同音字“豪”來代替。“毫”是本字,“豪”就是“毫”的通假字。通假字有许多种,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分清的必要,只要能辨识它是某个字的“别字”,

2、从而明白它该是何义就行。二、辨识通假字的重要性古汉语屮常常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大量通假现象的存在,给文言文阅读带来了困难:如果辨识不清,就会看不懂文意或误解文意。因此,学文言文,学会辨识通假字,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不仅如此,高考文言文考“通假”现象也数见不鲜。如2015年高考中,重庆卷笫7题A项: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其中“屏”同“摒”,是“摒弃”的意思。三、如何辨识通假字1.认识通假字的主要特点。(1)读音相同如“蚤一早”“反一返”。有的字由于古今读音的变化,差别较大,如“女一汝”“罢一疲”。(2)字形相似很多通假字与本字在字形上很相似,两者

3、的差别仅仅表现在偏旁的有无或某个部件的不同上。如“共一供”(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一无S”,一有S”;“说一悦”嗪伯说,••与郑人盟),一为“i”,一为”。尽管有些差别,但总的看来,其字形是非常相似的。以上两点是判定通假字的主要方法。2.利用古人通假时所用的通假字与本字之间有着相对的稳定性的特点,多从课内积累。练习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与本字,并释义。(1)举匏尊以相属。(《赤壁赋》)①蔓同遵,酒杯②匮同嗯,劝人喝酒(2)山川相缪。(《赤壁赋》)缪同缭,环绕(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赤壁赋》)边同凭,乘(1)梦亦同趣。(《始得西山宴游记》)

4、趣同趟,往(2)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医同匮,满足(3)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赤壁怀古》)蔓同遵,酒杯(4)来吾道夫先路。(《离骚》)道同旻,引导(5)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岀。(《指南录后序》)里同现,出现(6)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记》)曷同何,什么(7)臣愿奉璧往使。(《廉颇蔺相如列传》)垄同遂,捧着(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孰同墓,仔细(9)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坐同座,座位(10)无夺其时。(《寡人之于国也》)无同毋,不要(1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颁同斑,头发花白(12)云销

5、雨霁。(《滕王阁序》)钳同逍,消散(13)夙遭闵凶。(《陈情表》)闵同:H,忧伤(14)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而同尔,你(15)及以至是。(《报任安书》)以同旦,已经(16)则仆偿前辱之责。(《报任安书》)责同僮,债务,这里指受腐刑(17)而御六气之辩。(《逍遥游》)薙同变,变化1.学会辨识课外的通假字。在具体语境中,通假字本身的意义与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意思是毫不相干的,这时,就可能出现“通假”,再利用通假字的两个特点,就可以锁定通假字。具体来说,阅读文言文,当碰到有些字词按照现有字形读音释义不合情理时,不妨结合上下文,用读音相同或

6、相近且字形相似的另一个字词去解释理解,看是否合乎作者本意,或合乎情理讲得通,如果讲得通,就是通假了。例如,“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用“陈述”“陈列”去解释其屮的“陈”,不通;结合上下文,用咅近形似的“阵”(作战时军队的行列)去解释,合情理,讲得通。这里的“陈”同“阵”。“至莫府”,用“不”“不要”“没有谁”去解释其中的“莫”,都不通;结合上下文,用音近形似的“幕”去解释,“莫府”即“幕府”,指“将军的府署”,即“将帅办公的地方”,完全正确,这里的“莫”同“幕”。练习二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7、)理同娶(2)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考甚众。(《赤壁之战》)炎同焰(3)南声函胡,北音清越。(《石钟山记》)①壓L同盒②划司割(4)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则上唱而民和。(《淮南子•泰族训》)喧同但(5)君(统治)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左传》)陵同凌(6)余甚或焉,傥所谓天道,是耶非耶?(《史记•老子伯夷列传》)或同惑(7)(董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宋书•董槐传》)摩同遂综合练习1.试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兹”是否通假。如果是通假字,试说明其通假的理由。①总此十思,宏兹九德。②苟亏

8、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答:答案①“兹”是“这”义,不是通假字。②“兹S同“滋”,更加。因为“兹”主要是“这”义,用“这”义无法解释,且“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