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70456
大小:70.8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5
《江西省高安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新中国的成立是一个旧时代终结的标志。请问下面属于新中国成立意义的是()A.使广大农民获得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B.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反对派赖以发动内战的主耍军事力量C.洗雪了近代以來的民族耻辱,捍卫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D.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2.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中写道:“一一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一一”文屮的“人民革命”是指()儿旧民主主义革命B.辛亥革命C.新民主主义革命D.国民革命3.20
2、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A.①②③B.①②④4.1956年国庆阅兵仪式上,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C.①③④D.②③④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指着飞过去的飞机,高兴地对外宾说院野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飞过去了!”毛泽东说的“飞机”制造于()A.土地改革时期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5.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來制定宪法”
3、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B.中共“七大”A.中共“一大”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屮共-^一届三屮全会6.“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这是对下列哪位模范人物的真实写照A.王进喜B.邓稼先C.焦裕禄D.雷锋7.辛亥革命从政治上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从经济上废除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A.抗美援朝B.土地改革C.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化运动5.表格反映了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由此可见当时我国()部门工业交通运输农林水利文化教育其他投
4、资比例58.2%19.2%7.6%7.2%7.8%A.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B.优先发展工业C.优先发展农业D.优先发展文化6.新屮国成立后,为巩固、建设新生政权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下列事件按时I'可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西藏和平解放②“一五计划”开始实施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④土地改革基本完成A.③①④②B.③④①②C.④①②③D.④③②①7.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要从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A.“一五计划”任务完成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大跃进”运动开始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
5、始8.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出的邓小平思想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屮心D.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9.下列哪一城市既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现代史上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A.上海B.深圳C.南京D.厦门二、判断题(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每题2分,共6分)10.1952年底,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结束。()11.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标志着“文化
6、大革命”的结束。()12.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三、综合题(共20分)13.(6分)“屮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岀了屮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人民FI报》的侮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强国梦”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冋答问题。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7、”——1953年元旦社论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1958年6月21日社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1958年8月3日社论材料三“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1979年元旦社论(1)据材
8、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