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68740
大小:72.43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2-15
《精品解析:重庆市铜梁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重庆市铜梁一中2018年春期3月月考高二年级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说,君子在与他人保持和谐友善的同吋还能坚持独立思想而不苟同于人,小人习惯于附和苟同别人的观点,但内心深处却并不友善。后世儒者经常以此诫勉君臣,这体现出儒学A.具有调节政治关系的功能B.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C.倡导与人为善、社会和谐D.重视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答案】A【解析】从材料来看,孔子的思想被应用到君臣关系上,这说明孔子的儒学思想在政治领域具有一定的调节功
2、能,故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岀对社会的影响;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D选项不是材料要传达的含义。2.有学者指出,法家所主张的富国强兵的“霸道”,绝非漠视“顺乎民情”的“先王之道”,而是通过“政、令、刑、赏”有效地将民意、民情、民心凝聚为统一的“政治意志”。这反映出法家A.“霸道”政策有利于统一的实现B.“顺乎民情”推动社会发展进步C.政治措施旨在保障民众的生活D.否定“先王Z道”实现富国强兵【答案】A【解析】春秋战国吋期,社会动荡不安,法家主张富国强兵的“霸道”显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故A正确;材料屮论述的是国家统一,不是说“顺乎民情”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故B错误;政治主要是
3、维护国家统治,故C错误;法家并没有否定“先王之道”,而是将之进行整合,故D错误。3.孔子主张对民众要“道之以徳,齐之以礼”,而荀子却主张“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这种变化体现了A.士阶层开始崛起并受到重用B.战国时期阶级才盾口趋尖锐C.儒家治国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苟子摒弃了儒家的德治思想【答案】C【解析】题干中孔子主张徳和礼,而荀子的主张则是礼乐和法数,可以看出两者相比,荀子继承了孔子的德治思想,乂吸收了法家的思想,所以选C。AB与材料原意无关,D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点睛:这一题以孔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比较来命题,要求考生找出二者主张的不同,并分析其
4、实质。这种考查变化的题冃在高考命题中占有的比重呈现增长趋势,因为比较是将历史知识深入探讨的方式之一,需要引起考生的关注。1.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当一个人看见小孩子掉进井里,必然会动侧隐之心,倘若顺着这种侧隐之心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走呼救。王阳明意在强调。A.格物致知B.内心反省C.心外无物D.天人感应【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王阳明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心屮,不必外求,克服私欲,冋复良知,意在强调内心反省,B项正确。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意在强调融会贯通而明“理”,排除A。心外无物意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与题干不符
5、,排除C。天人感应是董仲舒的观点,强调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点睛:解决木题理解题干“必然会动侧隐Z心”“他必定会奔走呼救”意思,运用所学知识可知是心外无物。2.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列子》,考试形式和明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道举的设立旨在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配合政权统治的需耍C.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A.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知唐代设置道举考试的原因是唐代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唐代皇帝选择老子为其始祖主要目
6、的在于为巩固统治服务。因此选择B选项。道举考试并不影响明经科所以并未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所以A选项错误。选拨方式上看也没有能够冲击世家大族的意图,因此C项错误。明显的意图不在于推动文化多元发展,因此I)项错误。1.《长生殿》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儿乎导致唐王朝覆灭;《桃花扇》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这说明A.古代小说情节源于市民生活B.文艺作品具有历史承载功能C.明清小说大多讽刺腐败现象D.唐朝后民间论政现象较普遍【答案】B【解析】材料中例举了《长生殿》和《桃花扇》两部作品,用以说明文学作品记述了
7、历史上的具体事件,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在《长生殿》记叙的是帝王的生活;C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D选项说法没有根源,无法从材料得出。2.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A.提倡民本B.呼唤仁爱C.强调理性D.倡导美徳【答案】C【解析】“当仁不让于师”的意思是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意思是在仁德和师道尊严方面,仁德是第一位的,而这里的“仁德”和苏格拉底所倡导的“有思想力”都是在强调人的理性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