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高级中学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最后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杭州高级中学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最后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ID:32760649

大小:75.41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2-15

杭州高级中学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最后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杭州高级中学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最后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杭州高级中学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最后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杭州高级中学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最后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杭州高级中学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最后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杭州高级中学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最后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杭高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最后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水草在西湖里一年年开花、结(jie)籽,籽随水走,慢慢在西湖各处落了脚,在酝酿■了一个冬天后,又开始“疯长”,蹿(cuan)得高的都冒出了水面。■B.对于充斥我们生活的大量资讯,若只是浮光略彫似地略读,未经充分辨别与吸收,毋(WU)庸置疑,容易使我们陷入“名词朗(比昭)朗上口,光说不会做”,或是“张冠李戴,■以讹传讹”的尴尬局面。C.突如奇来的高温瞬间催熟了树叶,使它们变得枯槁,那些树

2、儿似乎顷(qing)刻间就■抖落了一身的树叶,在泥土上铺上了它们黄澄(deng)澄的斗篷。■D.浙江电信国内首开5G全景直播,体验者表示,无人机与5G结合产生卓(zhuO)越的■空中俯瞰效果,使得沉浸式观看体验更加震撼,毫无眩晕(yun)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2-3题。200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发了一款“朕知道了!”胶带作为纪念品销售。[甲]当电视剧《甄嫌传》如火如荼地播出时,这款胶带竟也迅速火遍网络。事实上,全世界的博物馆都••••在为如何吸引人们而烦恼。要消化几百年以致上千年历史的文物文化,没有一点底蕴是难以实现的;而文创

3、产品营造的“萌文化”是其最好的诠释和延伸。[乙]当正襟危坐的皇帝皇后••••开始“萌萌哒”动起来,古董和文物也可以变得活泼有趣。让文物“述说”文化记忆,也是博物馆连接大众的一种“新的打开方式”。苏州博物馆有一棵紫藤树,是四百多年前文徵明亲手种植的(明代著名画家)。[丙]苏博工作人员亲手采集、晾晒、筛选、试种,选出合适的种子包装成文创产品,仿佛使产品穿越500年的历史沧桑,“述说”着古人的风雅与志趣。••1.文段屮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火如荼B.以致C.正襟危坐D.风雅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4、(2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有专家认为鸡蛋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是因为鸡蛋中的多种营养素能改善人体代谢糖的能力,降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B.据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简单地从数据看,我国恩格尔系数确实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C.“刷脸”是一种新兴的电子考勤方式,即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考勤。把个人信息采集输入设备后,你只要侮次上班刷一刷脸,考勤机就会快速地记录考勤状况并保存记录。D.对国民性改造的热望和对社会痛苦的关注,始终都是孔子言论的灵魂和孔子精神的底色

5、,只有孔子这样的圣人才是值得我们崇拜的对象,才是我们真正的精神信仰。2.把下而儿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并将序号写在横线上(3分)一般来说,西方文化注重的是自然时空,而且特别偏重空间的自然真实性。西方戏剧中舞台时间的结构偏重于结构上的逻辑性。它尽量使情节集中,空间的选择与转换也是以人物关系的聚合为主要目的。①中西语言所表现出的在时空观上的差异,在中西艺术中也有同样表现。②即使是空I'可,也常表现为流动空间,因而在造句上采用句读按逻辑事理铺排的方法,这正是一种时间性的构造。③英语的句子以定式动词为核心,运用各种关系词组成关系结构

6、的板块,前呼后拥,递相叠加,这正是一种空间型的构造。④如果说西方语言的句子是一种物理空间体,那么汉语句子则是一种心理时间流。⑤中国文化注重的是心理时空,而且特别偏重于时间。3.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白云反驳高山的话。(要求:反驳要一破一立,兼顾双方;除拟人和对比之外,至少还须用两种修辞;不超过80字。)(6分)白云掠过山尖,山对白云说:“你这样萍踪絮影,长年漂泊,居无定所,不显得累吗?”白云说:“o所以我不羡慕你。”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文学批评”通常与当代文学联系在一起;相对地说,

7、“文学研究”的对象是经典,例如唐诗、宋词或者明清小说。两个术语的微妙差异显明,文学批评更多地表现为坐标模糊的理论探险。当代文学尚未进入稳定状态,众多文学作品的探索和开拓尚未纳入文学史谱系给予衡量和定位,因此,批评家的阐述必然包含相当程度的试探性,带有种种个人趣味主导的印象主义联想。如果说,经典的历史地位也已公认,“文学研究”相对客观、中性,各种优劣评判遭到了大幅度压缩;那么,相对而言,当代文学未经历史检验,文学批评的各种结论则无法完整地享有“学术”的威望。许多时候,这甚至构成诟病文学批评的理由。“文学研究”的范式被视为楷模之后,文学

8、批评的褒贬以及伴随的激情无形地成为浮夸或独斷的表征。当然,人们可以听到来自文学批评的反驳;概括地说,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所谓的“历史检验”不能想象为历史的自动演算,仿佛真正的标准答案将在未来的某一天突如其来地降临。“历史检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