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生物高一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总结提升专题复习

人教生物高一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总结提升专题复习

ID:32759178

大小:64.3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5

人教生物高一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总结提升专题复习_第1页
人教生物高一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总结提升专题复习_第2页
人教生物高一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总结提升专题复习_第3页
人教生物高一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总结提升专题复习_第4页
人教生物高一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总结提升专题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生物高一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总结提升专题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总结提升专题复习【知识脉络图】【专题精讲精练】专题一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和验证1.比较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研究对象1对相对性状n(G2)对相对性状等位基因1对等位基因n(nN2)对等基因(每对基因独立遗传)F】形成配子的基因的遗传行为等位基因对数决定同一性状的等位基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决定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配了种类22n(n>2)配子比例1:1(l:l)n(n>2)(数量相等)配子组合数44n(n>2)f2基因型种类33n(n>2)基因型比例1:2:1(l:2:l)n(n>2)表现型种类22n(n>2)表现型比例3

2、:1(3:l)n(n>2)纯合子种类22n(n>2)Fi测交后代基因型种类22n(n>2)基因型比例1:1d:Dn(n>2)表现型种类22n(n>2)表现型比例1:1(l:Dn(n>2)遗传实质F]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或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了R形成配子时,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或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屮,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由组合联系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真核生物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且同时起作用。基因分离定律是基础,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任何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基因分

3、离定律的延伸和发展特别提醒:表中自由组合定律表现型种类和比例的产生条件是基因与性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2.验证方法验证对象具体操作预期结果自交法分离定律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自由组合定律杂合子(AaBb)自交后代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测交法分离定律杂合子(Aa)测交后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自由组合定律杂合子(AaBb)自交后代岀现1:1:1:1的性状分离比花粉直接观察法分离定律对杂合子(Aa)的花粉特殊处理后显微观察花粉有两种类型,比例为1:1自由组合定律对杂合子(AaBb)的花粉特殊处理后显微观察花粉有四种类型,比例为特

4、别提醒:①以上各方法的共同点是要先培育杂合子。②花粉直接观察法观察的基因应满足的条件是在花粉期就能表达。【例1】在豚鼠屮,黑色(C)对白色(c)是显性,毛皮粗糙(R)对毛皮光滑(r)是显性,瓦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合是()A.黑光x白光—18黑光:16白光B.黑光x白粗一>25黑粗C.黑粗x白粗一>15黑粗:7黑光:16白粗:3白光D.黑粗x白光一>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解析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就是验证杂种F]产生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最佳方案为测交,只

5、有D项符合测交的概念,且结果接近l:l:l:lo答案D专题二遗传中的分离比异常问题1.导致分离比异常的原因(1)隐性致死。(2)显性致死。(3)配子致死。(4)合子致死。此外,多因一效、一因多效、抑制效应、上位效应、累加效应或数量性状等,也将导致异常分离比。特别提①一对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的表现受到另一对非等位基因的影响(抑制或掩盖),这种非等位基因间的抑制或掩盖作用叫上位效应。起抑制作用的基因称为上位基因,被抑制的基因称为下位基因。②一对基因中的显性基因阻碍了其他对基因的作用称为显性上位效应。③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阻碍作用时叫隐性上位效应。1.

6、F2中各种异常分离比及其对应的异常情况(1)基因分离定律异常分离比异常情况基因型说明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的异常分离比显性纯合致死1AA(致死)、2Aa、laa2:1隐性纯合致死1AA、2Aa>aa(致死)全部表现显性性状(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异常分离比异常情况基因型说明双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的异常分离比多因一效(如两对基因决定一对相对性状)A_B_(性状甲):A_bb>aaB_、aabb(性状乙)9:7A_B_(性状甲):A_bb和aaB(性状乙):aabb(性状丙)9:6:1与基因种类无关,只与个体含有的显性基因个数有关,且呈现累加效应1:4:6:4

7、:1只要含有显性基因,表现型就相同,与隐性纯合子的表现型不同15:1显性上位效应A_B_和aaB_(性状甲):A_bb(性状乙):aabb(性状丙)12:3:1隐性上位效应A_B_(性状甲):aaB_和aabb(性状乙):A_bb(性状丙)9:4:3特别提醒:分析遗传屮分离比异常问题的关键是确定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为便于描述基因型,可把基因型分为双显性(A_B_)、某基因的单显性(A_bb)、另一基因的单显性(aaB_)和双隐性(aabb)四类。【例2】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分离比分别为9:7,9:6:1,15:1,那么Fi与双隐性个体测交

8、,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A.1:3,1:2:1,3:1B.1:3,4:1,1:3C.1:2: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