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55375
大小:62.2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5
《王海林-未来经济比拼是制造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王海林:未来经济比拼是制造业以'‘塑造未来经济”为主题的2012夏季达沃斯论坛13日下午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闭幕。来自86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届论坛。此次论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我们试图要问中国的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在哪里?什么产业才能占据国际市场的制高点呢?如何塑造中国未来经济的形象和实力呢?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财经研究员王海林,他从宏观层面对比了世界各国在工业化的道路上所走的“步法”,并对本届论坛的要义做了延伸性探讨。《现代企业文化》: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塑造未来经济”。您认为未来各国比拼的是什么?王海林:在
2、我看来,不管中国经济过去是稳增长,还是吻增长,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在“疯涨”,对比欧美日的几乎不增长和负增长,中国已经取得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眼下中国经济虽然遇到一些困难,但是没有相像的那么严重,增速仍然在8%左右,世界上还找不到一个地方有这么高的增长速度。尽管增长速度不代表财富的增长,但是没有增长速度财富一定不会增长,更重要的是增长速度快,就业率一定高。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塑造未来经济”,这才是论坛的要旨所在。未来各国经济比拼什么?比拚的是制造业,谁拥有制造业谁就拥有了未来。纵观历史上的各国,谁成为制造业中心,谁就成为经济中心;谁占据制造业的制高点,谁就成为超级
3、大国。所谓大国的崛起是一国制造业的崛起,制造业崛起了,国家就崛起了。《现代企业文化》:各国在工业化发展道路上有各自的走法。谈谈您的看法?王海林:十七世纪曾经是荷兰人的世纪,十七世纪初荷兰的手工业迅速发展,使荷兰成为当时欧洲的手工业中心。由于手工业发达,使得当时的荷兰商品非常丰富,它需要把大量商品销往国外,荷兰的商船队和护航的海军也就发展起来了。荷兰拥有当时最庞大的商船队,遍航世界各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荷兰人的生意做得非常顺手,他们发现经商比手工业来钱快,于是懒得搞什么手工业了,干脆都做生意,并且投入巨额的资金去办银行,用现在的话说,叫做高端服务业。现在
4、全球的金融中心华尔街,当初是由荷兰人在那里发放贷款才建立的,后来被英国人夺去了。华尔街的英文意思是“墙街”,那堵墙是为了防范英国人。那些致力于发展高端服务业的荷兰人,渐渐地远离了手工业,荷兰的手工业开始走向衰落。与此同时,地处欧洲边缘的英国,他们还是“傻傻的”,一门心思发展手工业,赚点辛苦钱。荷兰人放弃手工业留出的空档,正好给了英国人发展手工业的机会,英国的手工作坊越来越多,生产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到了18世纪后期,英国手工业底蕴逐渐积累,终于暴发了蒸汽机革命,英国的手工作坊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工厂。英国生产的工业品越来越多,占到世界总量的40%,成了名符其实的世
5、界工厂。英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称雄世界一百多年。英国富了后走了一条与荷兰相同的道路,他们发现做生意、放贷款更赚钱,于是从制造业中抽出巨额的资金投入到金融和商业中,也就是所谓的高端服务业。为了使工厂更接近原料产地,他们不断地把工厂从英国搬到美洲新大陆,并且不断地在美洲开办新工厂,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产业转移。使得美国工业迅速发展,到了1890年,美国制造业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工业产量占到全世界的36%,美国取代英国成了世界工厂,美国也成了世界第一强国。中国同当初的英国一样,还是“傻傻的”,持之以恒发展工业,全国各地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招商引资,把发达国家的工厂吸引了
6、过来,中国成了世界工厂,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多,几乎所有国家的货架上都摆满了中国的产品。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出第一次高于美国,这一年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这个超越是一个“历史性的超越”。《现代企业文化》:经济危机后的欧美国家在制造业方面呈现出了怎样的状态?王海林:俗话说,没有不败的繁荣,美国在制造业第一的宝座上已经坐了110年,到了该换换角色的时候了。历史给了中国崛起的机遇,今天的中国所面对的机遇与当年英国和美国所面对的机遇几乎是一样的,历史在进行新的一个轮回,就像电影《让子弹飞》里的一句台词:“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那些强国的沉浮都说明了一个道理
7、,历史是可以重演的。强国并不天生就是强国,也不会永远都是强国,都是各领风骚若干年。历史上的中国也曾经强大过,我们有汉唐雄风和康乾盛世,今天的中国也到了该强大的时候。金融危机之后,欧美发达国家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他们终于认识到,仅靠金融、保险、娱乐等高端服务业是不行的,金融危机打击的就是这些高端服务业。他们猛然发现,工厂都搬走了,于是又纷纷开始了再工业化。从2009—2012年,巴马多次高调呼吁'‘制造业回归”,并且推出了“购买美国货”《制造业促进法案》“五年出口倍增计划”“内保就业促进倡议”等多项政策来帮助美国制造业复兴。在招商引资上,美国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财大
8、气粗,而是放下身段,向外来投资伸出了诱人的玫瑰。2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