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54872
大小:5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15
《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附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闵行区2015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语文试卷(二模)2016.04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3.本试卷共7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谁更容易相信“阴谋论”?彭凯平①法国极右翼势力差点赢得地方选举,让世界虚惊一场。正如《经济学人》所言,美国的特朗普和法国的勒庞并
2、非孤例,美欧民粹主义勃兴乃二战以来前所未有。与政治极端主义勃兴同样需要警惕的,还有“阴谋论”,心理学研究发现,这两者如同孪生兄弟。②发生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很多重大政治事件,。 ③很多政治极端主义虽然走的是两个极端,或左或右,但他们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倾向于相信“阴谋论”。比如很多德国纳粹相信德国一战战败的原因是犹太人的阴谋;相对应的是,美国的麦卡锡主义认为红色共产主义已经渗透进了美国政治、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④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政治立场绝对相反的人也经常会利用同一个“阴谋论”,只不过是把矛头颠倒过来了。比如
3、,网上盛传的所谓《中情局十条诫令》,起先是被英美的右派说成是共产主义革命的规则。而后来在中国,则将其说成是来自美国中央情报局1951年的“极机密行事手册或行动手册”中的内容,以激发中国人民的反美之心。如今,类似的如“转基因阴谋论”“金融阴谋论”“气候阴谋论”等,是中外共有、左右派共享的典型舆论。 ⑤为什么政治极端主义者容易相信这些“阴谋论”呢?荷兰的三位心理学家设计了四个心理学实验。 ⑥研究一:该研究共招募了207名美国被试者,后来回收有效数据187份。研究者测查了被试者对“金融危机阴谋论”和“气候变化阴谋论”的相信程度(从1
4、到7);同时,为了进一步测试是否政治极端主义者只是对与政治有关的社会事件更加具有妄想症,实验还在两个“阴谋论”的分析中加入了一个“人际妄想症测试”。 ⑦结果发现,对“金融危机阴谋论”和“气候危机阴谋论”9/9的相信程度与政治极端主义倾向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但与妄想症无关。说明相信这些“阴谋论”的人心智是正常的,只不过思想偏激些。 ⑧为了进一步探讨这种相关关系是否存在于其他“阴谋论”中以及可能的原因,研究者又进行了下面的研究。被试者是从荷兰具有代表性的全国选民样本中抽取的。研究者主要是通过测查被试对于6个不同“阴谋论”的相信程度
5、来评价他们对于“阴谋论”的态度,同时测量了被试者对复杂政治问题倾向于采取简单解决方案的程度来判断他们在政治上的偏激程度。⑨结果表明,拥有极端政治立场的被试者更容易相信“阴谋论”,并且对政治问题简单化策略的追捧程度也更高。在他们看来,拯救世界很简单,有“超人”“大帝”“伟人”即可。 ⑩另一个补充实验,主要测查了被试者对其他领域是否也具有同样的极端主义倾向,目的是为了确定被试在非政治领域的极端主义倾向是否会对实验产生影响。 ⑪结果发现,极端的政治意识和大多数极端的非政治意识态度间不存在相关性。 ⑫通过以上四个研究,研究人员认为:
6、极端的政治意识与相信“阴谋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且两者之间存在一个中介变量——对于社会政策简单化的追捧程度。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些人具有绝对分明的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对社会事件持有明确的态度和立场,同时习惯采用简单直接的处理方式,而看不到社会事件背后复杂的逻辑关系。因此,一旦发生复杂事件,就倾向于认为事件背后肯定是有本群体之外的人在搞阴谋导致的。⑬其实,遇到这样的情形,中国文化中崇尚“中庸之道”的传统政治智慧就非常值得我们深思。不走极端,不简单化政治意识问题,可能是我们避免陷入“阴谋论”陷阱的必备条件。 ⑭孔子也早就指出:“中庸之为
7、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中庸乃至高的道德修养境界,长期以来少有人能够做得到。而这也是我们心理学家时常感到无奈的现实情况:当事情的复杂性超过一般人能够理解和解释的时候,“阴谋论”就成了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解释。(选自《中国新闻周刊》2016年第06期,有删改)1.第①段加点词“孪生兄弟”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2.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②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⑴比如德国法西斯主义纳粹发动的二次世界大战⑵以及冷战期间的斯大林主义强权政治⑶其本质都隐含着一种极端的政治意识⑷美国麦卡锡主义主导下对共产主义国
8、家的封锁⑸或多或少都与政治极端主义有关A.⑴⑵⑸⑷⑶B.⑷⑸⑶⑴⑵C.⑸⑴⑷⑵⑶D.⑶⑴⑷⑸⑵9/93.简析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4.概括第⑫段的主要内容。(2分)5.下列对文中的“四个心理学实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个心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