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52628
大小:63.16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2-15
《消费文化视野下武术文化传播形式多元化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消费文化视野下武术文化传播形式多元化探究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当今时代消费文化兴起,人们的消费对象不再局限于物品,而是扩展到精神、意义领域,这就要求武术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寻找新思路发展自身。概而言之,武术文化应当适应时代的发展,将现代科技作为自身发展的源头活水,积极变革自身的表达、传播方式,在传播编码过程当中使用现代高科技元素寻求多元化发展模式,以吸引大众眼球。关键词:武术文化传播消费文化多元化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6-0037-041武术文化在历史传承中的消费模式武术是一种文化,融合了中华民族历史发
2、展长河中的众多元素。其中既有历代拳师的技术创造,又有后继者的技术创新。从师徒传承模式当中可窥见儒家纲常规范掠影;在身心一统、内外兼修的功力修为要求中反映出道家哲学思想的渗透;在武术习练过程中对自身意志力的磨砺上能够看到佛家“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❷”的自我修行。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武术文化在历史发展中不自觉地被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消费着。武术从军事“母体”降生之后便自成体系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壮大,然而虽从军事“脱胎”的武术仍带有军事基因。相对于军事实战中的武术之"击”,娱乐范畴的武术文化“演”之功能在武术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更显熠熠生辉。人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通过对生产实践的
3、观察与总结创造了武术的仿生性生产,典型的表现为象形拳种的发展与武术的养生消费。道教、佛教观念与武术文化的形成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1.1武术文化的军事消费“武术是军事的初始形态”。原始社会人们狩猎、自卫的自然行为成为武术的初始模型,在人类同自然的长期斗争中,防卫、狩猎技能的积累成为武术的萌芽。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阶级、私有制出现,个体间、小团体间的利益争斗促生了最初的军事集团形成。原始社会末期,战争促进了军事武术的发展,“冷兵器时代,武术与军事武艺相互交融促进”,这一时期,个人武艺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的胜负,也是士兵选拔的重要标准。公元702年,武
4、则天建立武举制,制度内容本身虽然着重强调集团作战技能,然而这一制度的实施推动了民间武术的发展。自戚继光以后,军事作战不再强调个人武艺,而转向集团作战,然《纪效新书》记载,“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技,然能活动手足,惯勤肢体”说明个人武艺仍是兵家操练的基础。纵观历史,凡发动政变者皆需依靠武术的力量,而在武力夺取政权之后则多会实行禁武政策,由此可见武术在历史上具有非凡的军事、政治意义。1.2武术文化的娱乐消费“娱乐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本体价值之一”。自武术由军事脱胎以来,武术之“演”便不断发展壮大。甚至在武术“精、气、神”的内在要求当中也明显透露出区别于实战的"演”之成分。武术在
5、想象而非实战的“打”当中创作了大量风格迥异的攻防技术,或如长拳肢体舒展、放长击远,或如形意劲力精巧、快打猛攻,或如太极端正安舒、行云流水。而喻“打”于“演”的“乌托邦”样态追求更使其发展模式多元化,亦使人们对武术的消费方式种类大大增加,从而促进了武术的传播。武术之娱乐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式。原始人在祭祀或狩猎活动前后举行的“武舞”仪式既是武术娱乐功能的体现;白秦统一中国后,在“收天下之兵,铸金人十二”的国家禁武政策之下,徒手技击术得到极大发展,角力类的徒手对抗性娱乐项目正是在这一时期兴盛;唐代舞剑之风盛行,武术寓"打”于“演”的娱乐表演功能在这一时期凸显;
6、明清时期,各类武术拳种大量涌现,武术徒手、器械、对练套路内容丰富,武术之“演”的娱乐功能更加强化;民国时期,中国武术队随同参加第十一届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赴德国表演,武术文化“演”之成分已占有相当大比重;现代社会以武术为内容的娱乐形式屡见不鲜,从春晚武术表演到《武林风》栏目的播出再到各类武打、武侠电影的制作,武术之“演”的娱乐功能得到极大发挥。1.3武术文化在生产领域的消费武术文化在生产领域的消费典型地表现为对武术的仿生学转换。在生产实践中与驯养动物的长期接触以及对于野生动物特殊能力的好奇与学习使象形拳得以产生。将武术消费于对动物身体、行为的模仿,即为武术的仿生学
7、转换之象形性生产。其中,人们以追求健康、长寿为目的而进行的仿生性学习即成为武术的养生化生产。另一方面,对于动物神似形不似的意义模仿成为武术消费的会意生产。除此之外,以'‘板凳拳”为代表,产生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武术消费同样是武术传播的途径之一。发展到现代,各色源自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拳种在我国遍地开花,甚至有些拳种已跨出国门,可谓是传统武术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1.4武术文化的养生消费古人对于自然现象的观察可谓无微不至,在对天象四时的观察中总结出阴阳智慧,观自然界万物相生相克而后得出五行学说。在佛家、道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当中亦产生了养生之道,或追求不死,或追求返老还童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