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庄煤矿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研究

刘庄煤矿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研究

ID:32750713

大小:56.9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5

刘庄煤矿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研究_第1页
刘庄煤矿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研究_第2页
刘庄煤矿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研究_第3页
刘庄煤矿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研究_第4页
刘庄煤矿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刘庄煤矿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刘庄煤矿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研究摘要刘庄矿井位于淮南煤田西部,古地形起伏变化较大,总体是南部薄,北部厚,古地形呈缓坡向东西两侧倾斜,其地层厚度变化主要受古地形控制。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与钻探取芯、测井资料分析对比,刘庄煤矿开采上、下石盒子组煤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类型。关键词矿井水文;刘庄;水力联系;水文地质类型中图分类号P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3)82-0036-02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淮南煤田位于华北平原南缘,为近东西向的复向斜构造盆地。东接郑庐断裂,西连周口坳陷,北靠蚌埠隆起,南邻合肥坳陷。水文地质条件受区域构造及新构造运动的控制

2、,深、浅层地下水存在明显的差异。区内现代地貌景观,由东南端基岩裸露的低山、丘陵向西北过渡到厚松散层覆盖的黄淮冲积平原,地势呈现西北高而东南略低。地表水系发育,淮河流经煤田的东南缘,其支流主要有颍河、西洸河,自西北流向东南,最后注入淮河,流量受季节控制,起排洪蓄水兼顾,对浅层地下水起补给作用。在东南高西北低的古地貌形态基础上,自新生界以来,区内新构造运动表现为振荡性升降运动,由于升降运动的差异性,沉积了西厚东薄的上第三系和第四系松散层,从丘陵边缘向西增厚达800m以上,新城口断层以东不足100mo2矿井水文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及地表水系刘庄矿井位于淮南煤田西

3、部,为淮河冲积平原,标高24m〜26m左右,微向东南倾斜,河流流向与地形基本一致,由西北流向东南。济河流经矿区东北部,流向东南,在东部设有调节闸,关闸时水深约4m,属排泄洪水与浇灌农田之季节性河流。2.2新生界松散层含、隔水层(组)古地形起伏变化较大,总体是南部薄,北部厚,古地形呈缓坡向东西两侧倾斜,其地层厚度变化主要受古地形控制,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与钻探取芯、测井资料分析对比,按其岩性组合特征,可以自上而下划分出四个含水层(组)和三个隔水层(组)。现分述如下:1)第一含水层(组)该含水层(组)为一多层结构的复合含水层,分布稳定,上部为潜水,下部为弱承压水,

4、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体渗入补给,富水性较弱。2)第一隔水层(组)该隔水层(组)分布较稳定,可塑性强,具有隔水性能。3)第二含水层(组)据水源主孔、1号水文孔及刘水1孔3次抽水试验资料,该含水层水位标高为18.11m〜24.88m,富水性中等〜强,为矿区主要供水含水层之一,在古地形隆起处直接与古近系地层接触。4)第二隔水层(组)该隔水层(组)分布稳定,一般情况下能起隔水作用,但在局部地段由于粘土变薄或缺失后,失去隔水作用,将产生上部含水层对下部含水层的越流补给影响。5)第三含水层(组)该含水层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砂层一般含泥量低,较松散,水质较好,富水性中等〜强,

5、也是矿区主要供水含水层之一;下部砂层含泥量较高,水质较上部差。该含水层(组)在古地形隆起处缺失,由于该含水层地下水水量充沛,将产生对其下部含水层的越流补给。6)第三隔水层(组)除在深部古地形隆起处变薄或缺失外,该隔水层(组)一般分布较稳定,为良好的隔水层。据水11QIII下孔长观资料,近2年的时间累计下降3.43m,可以看出该含水层的地下水在三隔较薄和缺失处已经少量进入矿坑。7)第四含水层(组)由于该含水组的沉积环境导致其结构复杂,上部又有第三隔水层(组)覆盖,兼之基岩风化带的渗透性差,因此,形成了以储存量为主、侧向径流补给量微弱的承压条件,垂直渗透小于水平渗

6、透,富水性不均一,并处于停滞的特征。2.3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段)该含水层组分布于主要可采煤层及泥岩之间,除1煤顶板砂岩较稳定外,其余均属不稳定型。裂隙发育分布不均匀,一般在构造复杂地段裂隙较发育。Q=f(s)曲线均呈对数型,水位恢复缓慢,说明以储存量为主,补给水源贫乏。2.4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段)Q=f(s)曲线均呈对数型,水位恢复缓慢,表明补给水源贫乏的储存量消耗型特征。根据5个长观孔资料,经过0.6年〜3年多观测,水位分别下降0.07m〜14.47m,可以看出该含水层的地下水通过煤层"对口”或断层破碎带处已经进入矿坑。2.5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

7、水层(段)该含水层中岩性致密,以厚层状白云质灰岩为主夹泥岩及泥灰岩薄层,局部裂隙,具有溶蚀现象,偶见小溶洞。从区域范围看,奥灰岩溶在中下部比较发育,因岩溶裂隙发育的不均一性,各处富水性相差悬殊,奥灰富水性表现为弱〜中等。3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松散层第一含水层(组)地下水以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为主,季节性变化明显,为第二含水层(组)的越流补给水源;第二含水层(组)与第三含水层(组)之间一般无直接水力联系;第三含水层(组)与主要可采煤层间砂岩裂隙含水层及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之间,仅在第三隔水层(组)缺失区内直接接触,二者之间关系并不密切;第四含水层(组)地下水与基

8、岩各含水层均有水力联系,特别是在浅部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