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49906
大小:3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15
《大学生道德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9年自治区德育工作研讨会参评论文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新疆独山子833600》...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新疆独山子833600》【摘要】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德育,重视德育,已逐渐形成教育的一种国际性的趋势;重视德育,是现阶段教育的普遍现象;重视德育,是对自我发展的方法之一。本文拟对自身所触、所感、所发的现 象作简要评述。【关键词】德育《道德教育》是我们自小就接触的课程,到现在我们能真正懂得多少?每个人都可以说出一大堆的道理伦理,但在现实生活中又怎样去做的呢?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我认为学会知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是力量。对于道德教育也同样
2、如此!道德教育不仅仅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是人们深深关切的课题。我们也可以去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道德教育,社会将是什么样的社会,人们发展的过程将是一片混乱,将会影响道德教育的质量。道德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条件下,我国以大众层面上道德教育为切入点,为进一步探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要求的道德教育提供一种依据。在此认为,我国德育应当将人们居予主体地位,在主体意识基础上加强自我关注,以个体的现实利益为切入点,对实现我国以人为本培育学生的“完善人性”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据说,西方国家的德育是主张以人为本,能更好地培育出适应现代社会具有“完善人性的人”!就是
3、像亚伯拉罕·马斯洛所说的“人的自我实现、完善人性的形成和达到人所能及的境界”。通过这个来培育学生的“完善人性”。再举个例子来说,早在1986年间,新加坡政府公布了一个以“共同价值观白皮书”这样的一个说法,提出了五大价值观分别是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从那次起新加坡新一代学校道德教育就是在这五大价值观指导下应运而生的。可见不管是在未来,在社会还是在学校,重视德育工作是不容忽视的!在我们的学校生活中,在形形色色的物质中,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德育教育无处不在我们身边,它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它具备对社会起
4、到引领和示范作用的基本道德素质。如何创新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思维、理论、模式、手段和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结合,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目前,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存在着几个方面的不适应:第一,大学生理想目标与现实过程不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必须体现以人为本为,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那么,把大学生德育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相结合。当确定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理想目标时,是绝对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中,必须现身说法、身体力行。面对激烈竞争、充满挑战的现实社会,大学生实际现状如何、实力如何增强、独特
5、的生存基本功怎么练就,特别是培育出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坚韧顽强的意志性格。德育教育创新的突破口,必须对理想目标与现实过程的不适应问题加以深入研究,探索可行的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和谐创新的好思路。第二,城乡镇学生思想行为的相互不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阶段不同,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层次不同,城乡大学生思想行为出现多样化现象,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面对社会转型与变化的实际情况,使得城乡大学生的道德观念、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差异。因此大学生道德教育必须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势,把握城乡不同的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新要求与新希望。认真区分城乡大学生不同群体,在德育教育实践中,按
6、照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区别,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学生之间的身心变化,并及时的予以调解。通过对有远大志向、健全人格、学习自觉、成绩优良的城乡大学生与缺乏目标、迫求庸俗、喜欢享乐、学习不自觉、成绩差的城乡大学生对比分析。通过抽样调查、问卷分析,及时抓住学生群体间的道德观念、行为方式的不同,根据不同群体,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德育教育创新实践。...第三,大学生创新激情与深厚基本功的不适应。大学生充满青春活力,往往缺乏对事物本质规律的全面把握、锁定目标、持续奋斗的持久性较差,因此,德育教育创新必须对大学生进行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的知心沟通,把真、善、美教育,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立
7、体式地融入在日常教与学、思与行中。对此,高校应敞开大门与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创业者、创新者、创造者、创意者)对接,各界携手共进,共同关注大学生德育教育,把深厚的基本功训练与培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目标和谐统一。“知、情、意、行”四要素有机结合。必须针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困惑或问题,着重对大学生道德标准选择的多元化倾向、道德价值判断的模糊混乱,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背离,知、情、意、行矛盾、道德要求和评价方面存在双重标准等现象,把历史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