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专题7第15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018专题7第15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ID:32746661

大小:91.91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2-15

2018专题7第15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1页
2018专题7第15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2页
2018专题7第15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3页
2018专题7第15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4页
2018专题7第15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专题7第15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15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高考能力培养li只记理解应用逐级突破(对应学生用书第128页)考点II时髦的转身——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识记一基础知识梳理]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2.表现近代男子通常服饰是长袍马褂;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大为流行女子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方向发展;改良后的旗袍受到欢迎现代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山装、列宁装和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一度受到青睐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民众服饰的式样和颜色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服”盛行,蓝

2、、绿、黑、白成为主要颜色改革开放后对服饰的要求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根据自身选择服饰[特别提醒]近现代服饰变化的阶段特征(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西服、中山装、新式旗袍等并存于世,体现出中西合璧、土洋并存和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的趋势。(2)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苏式服装和军装的流行,说明了受政治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衣着朴素,封闭性强。(3)第三阶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冷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中餐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四大菜系在近代形

3、成。2.西餐(1)传入:19世纪40年代起,西餐传入。(2)特点: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都与中餐存在明显的区另I」。(3)影响:西方饮食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传统食俗产生了重要影响。三、居室建筑的演进1・传统居室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2.近代以来(1)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2)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出现完全欧化的以“新村”、“花园”、“别墅”、“公寓”等命名的新式住宅。[特别提醒]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规律(1)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2)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社会思想的变化

4、而不断加深。(3)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4)变化的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方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特色。四、习俗风尚的变革1.背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屮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2.表现(1)婚俗①清末民初:一批青年男女开始主张婚姻自主,仿效西式婚礼。②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⑵丧礼①19卅纪末20卅纪初:丧礼趋于简化,出现新式丧礼。②新中国成立后: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1)礼仪:点头鞠躬取代了传统的跪拜作揖;在称呼上:用先生和同志取代大人和老爷。(2)其他变革

5、:剪辫易服,迫令放足;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利并步入社会。[易误警示]社会生活变迁的易错点(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2)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3)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4)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大城市,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状态,地区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理解一史料研习归纳][阳I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化史料一古都北京步入民国时期第一个鲜明的标志,就是废除帝王纪年,改用世界通行的公历。新年伊始,依公历确立元旦,“双十节”

6、为全国国庆日,但是双节的庆典主要流行于政界,一般民间较为冷漠。传统的春节与中秋节盛况依旧……民国初年,已经出现新式婚礼,北京俗称“文明结婚”……典礼仪式简单,证婚人宣布结婚者姓名,新人相对三鞠躬,交换饰物,证婚人致词颁发证书,新婚夫妇向来宾鞠躬,礼成。旧式婚礼仍然保持着强大惯力,在民间流行。——习五一著《民国时期北京社会风俗的变迁》史料二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摘

7、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史料解读](1)史料一反映了民国初期北京社会风俗演变的特点。抓住史料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新式”“旧式”“传统”等词体会史料内涵,理解民国初年北京地区新旧习俗并存的特点。(1)史料二反映了天津开埠后,社会风气由“扬气”变为“洋气”,体现了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注意史料第一句话中的时间背景。把握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屮国人的生活方式西化、“洋气”了。[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简要分析北京地区社会风俗发生变迁的背景。[提示]背景: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中华民国建立;经济:近

8、代商业的出现与发展;思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