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7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用书 人民版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7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用书 人民版

ID:12431695

大小:284.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17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7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用书 人民版_第1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7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用书 人民版_第2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7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用书 人民版_第3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7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用书 人民版_第4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7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用书 人民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7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用书 人民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5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点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2.表现近代男子通常服饰是长袍马褂;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大为流行女子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方向发展;改良后的旗袍受到欢迎现代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山装、列宁装和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一度受到青睐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民众服饰的式样和颜色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服”盛行,蓝、绿、黑、白成为主要颜色改革开放后对服饰的要求由穿得暖

2、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根据自身选择服饰[特别提醒]       近现代服饰变化的阶段特征(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西服、中山装、新式旗袍等并存于世,体现出中西合璧、土洋并存和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的趋势。(2)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苏式服装和军装的流行,说明了受政治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衣着朴素,封闭性强。(3)第三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冷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中餐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四大菜系在近代形成。2.西餐16(1)传入:1

3、9世纪40年代起,西餐传入。(2)特点: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都与中餐存在明显的区别。(3)影响:西方饮食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传统食俗产生了重要影响。三、居室建筑的演进1.传统居室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2.近代以来(1)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2)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出现完全欧化的以“新村”、“花园”、“别墅”、“公寓”等命名的新式住宅。[特别提醒]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规律(1)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2)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社会思想的变化而

4、不断加深。(3)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4)变化的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方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特色。四、习俗风尚的变革1.背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2.表现(1)婚俗①清末民初:一批青年男女开始主张婚姻自主,仿效西式婚礼。②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2)丧礼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丧礼趋于简化,出现新式丧礼。②新中国成立后: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3)礼仪:点头鞠躬取代了传统的跪拜作揖;在称呼上:用先生和同志取代大人和老爷

5、。(4)其他变革:剪辫易服,迫令放足;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利并步入社会。[易误警示]       社会生活变迁的易错点(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2)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3)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16(4)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大城市,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状态,地区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史料一 光绪中叶以后,机厂林立,①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生计日多,而

6、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随之而来的是世风人心离古道越来越远,“妇女贪上海租界拥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史料二 古都北京步入民国时期第一个鲜明的标志,就是废除帝王纪年,改用世界通行的公历。新年伊始,依公历确立元旦,“双十节”为全国国庆日,②但是双节的庆典主要流行于政界,一般民间较为冷漠。传统的春节与中秋节盛况依旧。传统色彩浓郁的京都庙会,在日益发达的商业网络中,仍有一席之地。许多新式商场相继兴建,东安市场、新罗天劝业场等纷纷崛起。民

7、国初年,已经出现新式婚礼,北京俗称“文明结婚”……典礼仪式简单,证婚人宣布结婚者姓名,新人相对三鞠躬,交换饰物,证婚人致词颁发证书,新婚夫妇向来宾鞠躬,礼成。旧式婚礼仍然保持着强大惯力,在民间流行。——习五一著《民国时期北京社会风俗的变迁》[学会读史]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一:光绪中叶以后,传统观念的遭遇①“丁男妇女赴厂做工”“世风人心离古道越来越远”“妇女贪上海租界拥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未见者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自然经济解体,农村人口大量进城;传统观念受到冲击史料二:民国初年北京社会风俗的特点②“但

8、是双节的庆典主要流行于政界,一般民间较为冷漠”“传统的春节与中秋节盛况依旧。传统色彩浓郁的京都庙会”“许多新式商场相继兴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