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46231
大小:68.44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2-15
《关于学校文化建设几点思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学校文化建设几点思索一、学校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上的误区1.“学校文化”建设是高层次学校的事情,我们普通学校只能是走着瞧,等人家建设好了,“克隆”一下就行了。对一所学校来讲,那是校长的事,何必兴师动众,花大力气?首先,“学校文化”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学校文化”建设是每一所学校的事情。“学校文化”建设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层次高下的差别。由于受“地域文化”、"传统文化”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学校文化”,无法复制,也无法克隆。其次,“走着瞧”、“等待克隆复制”,本身就是一种“不求上进、但求安稳”的“学校文化”具体写照
2、。再次,“学校文化”的建设应该是学校全体成员的共同追求。有一种误解:把''校长文化”当作了“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和“校长文化”有联系,更有区别,简单地说,是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校长的良好素养能推动“学校文化”朝健康方向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校长不可能是十全十美。校长的缺陷,怎么能成为“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呢?即使有一位素养十分优秀的校长,当他离任后,怎么办呢?幸好,有一句话说得很精辟:学校的真正领导不是校长,而是那些优秀教师,他们是学校的传统,多少代人都这样工作。把学校发展的袪码全都压在校长身上,这种学校肯定是不成熟的。2•“学校文化
3、”建设,不就是校园“净化、美化、香化”吗?“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是一回事吗?校园“净化、美化、香化”,只是“学校文化”建设中表层化的非主流的一部分。试想,一座公尚且要挖掘其文化的内涵,一个企业都在花大力气搞''企业文化”建设,难道一所学校能停留在“净化、美化、香化”这个水平上吗?“校园文化"建设中,在物质条件的改善方面的确很有起色,同时还健全了许多规章制度。我们也要注意到,档案中的文本制度,各校基本相同,但是对待这些制度的态度和方式截然不同:“写在纸上的制度是应付检查的”、“制度有什么用,还不是校长说了算”、“制度是死的,人是活
4、的,执行起来讲感情”、"制度是定给傻子的”、"学校的制度是校长制定的”、"制度是从人家学校抄来的,根本不符合我校的实际,无法执行”、“制度的制定要慎重,要发动群众广泛讨论,一经通过就要严格执行”、“制度的执行要严肃,不能各自为政”……这些表象告诉我们“学校文化”建设不应是表层化的、文本化的,而应当追求符合学校特点、符合本校特点的物质、精神与行为一致的状态。可以这样说:“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成熟的起点,"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成熟的标志;"校园文化”建设更多的是规范化的要求,“学校文化”建设更多的是个性化的追求。3•我们学校环境优美,名言警句、
5、校风校训、雕塑图片的制作相当精美,"学校文化”还有建设的必要吗?一所学校的真实精神状态,是不能在"环境优美”、"名言警句”、“校风校训”或“雕塑图片”中寻找的。校长报告中“代表先进文化”的口号,不一定是“学校文化”建设水准的标志。现实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单位精神状态在口号或口头上是高调的,可能其成员的精神状态不佳;有的单位口头表达上低调,可能其成员的精神状态和行为却处处体现高雅。4.“学校文化”建设主要是理论的提升,只要从国内外最流行的理论体系中找一找就行了。其他方面都差不多了。理论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行为,首先是教
6、师的行为。理论再好,学校教师开会时会风不好,讲空话、改作业、打瞌睡……行为没有转变,再好的理论也是苍白的。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校提出的办学理念十分先进,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依然处处反映了落后的教育思想;在课程改革中,有些教师对先进的教育思想接受很快,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陈旧的一套。因此,“学校文化”建设重点是放在学校成员习以为常的实际运行规矩以及价值判断上。5•学校就是抓升学、抓分数,“学校文化”是虚货。升学、分数确实很重要,这都是教育的结果。问题是结果是怎么取得的?起点与人家一样吗?人、财、物的投入与人家一样吗?环境氛围与人家一样吗?生
7、员、师资水平与人家一样吗?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了吗?政策有优惠吗?……这些问题实质上就是反映了教育的过程。任何时候,不能脱离过程,片面地看结果。真正能提高学校水平的,是“学校文化”建设。事实上许多重点学校是十分注重“学校文化”建设的,正是“学校文化”建设,更使他们如虎添翼,加速了发展。二、究竟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概念的界定众说纷纭,如有的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有的认为学校文化是教育关系和教学关系的观念形态的总和,有的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定文化氛围和文化传统,等等。概括起来,学校文化是社会
8、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学校群体成员为主体,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共同创造生成的体现时代特征和社会进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及其活动结果,以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形式、制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