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涛:释上官登铭文的“役”字(1)

刘洪涛:释上官登铭文的“役”字(1)

ID:32742601

大小:53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5

刘洪涛:释上官登铭文的“役”字(1)_第1页
刘洪涛:释上官登铭文的“役”字(1)_第2页
刘洪涛:释上官登铭文的“役”字(1)_第3页
刘洪涛:释上官登铭文的“役”字(1)_第4页
刘洪涛:释上官登铭文的“役”字(1)_第5页
资源描述:

《刘洪涛:释上官登铭文的“役”字(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99释上官登铭文的“役”字(首发)刘洪涛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内容提要:晋系上官登铭文有一个旧释为“”的字,根据战国竹简资料,本文认为应改释为“(役)”。晋系文字还有一个旧释为“”的字,本文认为也应改释为“(役)”。关键词:上官登铭;晋系文字;役《殷周金文集成》9.4688号著录的战国晋系上官登铭文,有下揭之字(下文用a表示):一般把a释为“”,认为是“赴”字的异体[1],或释为“府”[2],皆非是。我们认为,a

2、与战国竹简中的下引之字是一字的异体(下文用b表示): 郭店竹简《五行》45号 上博竹简《容成氏》16号 上博竹简《容成氏》3号收稿日期:2011年2月16日發佈日期:2011年2月16日頁碼:6/6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99 上博竹简《孔子见季桓子》26号 清华竹简《耆夜》10号从字形来看,a与b的第二、三、四三形最为接近,只要把前者右上所从的曲笔拉直,就会变成后者。古文字“盤”所从“殳”的形体演变与此相似: 《集成》10173 《中

3、国历史文物》2004年第5期第34页因此,说a、b为一字之异体,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战国竹简中的b,相当于“役”字。郭店竹简《五行》的文例为“耳目鼻口手足六者,心之b也”,整理者依形隶定,并说:“b,帛书本作‘役’。”[3] 按整理者所说的帛书本,是指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二者属于同一篇文献的不同传本[4]。通过对读,可以知道b相当于“役”字。上博竹简《容成氏》的文例分别为“疠b不至,妖祥不行”、“使b百官而月青之”,整理者释为“役”,并把前者读为“疫”[5]。清华竹简《耆夜》的文例为“蟋蟀在堂,b车其行”,今本《诗·唐风·蟋蟀》与b对应的字作“役”。整

4、理者释为“”,指出此为《五行》、《容成氏》之字的异体[6]。上博竹简《孔子见季桓子》的文例为“(夫子)仰天而叹曰:b!不奉□,不味酒肉”,整理者缺释[7]。从字形来看,无疑也是“役”字。疑应读为“”,是句首语气词[8]。《方言》卷十:“欸、,然也。南楚凡言然者曰欸,或曰。”又作“”。《列子·黄帝》“仲尼曰:!吾与若玩其文也久矣”,殷敬顺《释文》:“收稿日期:2011年2月16日發佈日期:2011年2月16日頁碼:6/6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

5、=1399,音衣,与譩同,叹声也。”但是关于b的构形,诸家有不同意见。b左旁从“辵”,“辵”、“彳”二旁古通。李家浩先生认为右旁是“攴”字的异体,“攴”、“殳”二旁在古文字中可以通用,所以b是“役”字的异体[9]。袁国华先生认为b应释为“”,右旁是“度”字,从“又”从“石”省,假借为“役”[10]。赵平安先生认为b右旁作从“又”持“㫃”,是役使之“役”的表意初文[11]。我们认为,b的右旁既不是“攴”或“度”,也不是役使之“役”的表意初文,而就是“殳”字的异体。先来看古文字“殳”的几个特殊写法: 上博《民之父母》9号“败” 上博《孔子见季桓子》14号“㝅

6、” 葛陵楚简甲三322号“㝅” 《集成》10165“般”古文字“殳”的上部本作一竖笔加一弯笔,由于屈曲圆转的弯笔不易书写,遂简化变为折角形的弯笔,或又笔画断开,遂变成上引四字所从“殳”的写法了。上官登铭文a的右旁跟上引葛陵楚简“㝅”字和《集成》10165“般”字所从之“殳”字形十分相近,应该也是“殳”字。上文所引两个“盤”字所从的“殳”与a的右旁亦形近,只是前者省掉一横而已。b的右旁是a的右旁笔画进一步拉直的结果。因此,a与b都应释为“”,是“役”字的异体。上官登铭文计两行22字,现在按照我们的理解释写于下:收稿日期:2011年2月16日發佈日期:201

7、1年2月16日頁碼:6/6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99富子之上官隻(获)之画□(登)十,台(以)为大(役)之从(登),莫其居。“大役之从”是上官登的用途。“”应读为“登”,是上官登的自名。《诗•大雅•生民》“卬成于豆,于豆于登”,毛传:“木曰豆,瓦曰登。”[12]金文中常见“从+器物名”的结构,如“从鐘”、“从鼎”、“从簋”、“从壶”、“从彝”等[13],表示器物是用来随行的。铭文“从登”的结构与之相同,“从”字也应该是随从之意。“大役

8、”一词文献习见。《周礼·夏官·大司马》“大役,与虑事,属其植,受其要,以待考而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