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16342
大小:49.7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5
《萘系高效减水剂msds》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萘系高效减水剂MSDS第一部分:化学产品和公司标识产品名称:萘系高效减水剂化学名称:β-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英文名:β-NaphthalenesulfonicAcid-FormaldehydeCondensateCASNo.:36290-04-7生产商:地址:联系电话: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工业萘:纯度(质量分数)>96%硫酸:含量95~96%甲醛:含量36~37%液碱:含量30%左右石灰:化学纯煤焦油糖钙:缓凝型减水剂第三部分:危害性描述健康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后可引起喉和支气管的
2、炎症、痉挛和水肿,肺水肿。中毒表现可有烧灼感、咳嗽、喘息、气短、头痛、恶心、呕吐等。有轻度眼、鼻、咽喉刺激症状,皮肤干燥、皲裂、甲软化等。可引起皮肤过敏反应。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不可燃。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可燃性:不易燃灭火介质:使
3、用干化学剂、二氧化碳、水雾或泡沫。灭火:必要情况下,灭火应佩戴自给式呼吸器。可以使用水雾冷却密闭容器。第六部分:事故泄漏应对措施材料发生泄漏或泄漏情况下应采取的步骤清场,避免呼吸蒸汽、灰尘或接触液体。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切断泄漏源。回收漏失的产品,清理残留物。喷水冲洗溢漏区域。避免溢漏材料进入下水道、沟渠和水体。废物处置方法:按照当地规定和法规采用废物处置方法。第七部分:操作和储存1、粉剂采用有塑料袋衬里的编织袋包装,每袋净含量25~30kg。2、本剂易溶于水,所以在运输和贮存时切勿破袋,并严格防潮。如有受潮结块,应粉碎并通过0.63mm的筛后方可使用。
4、3、本剂长期保存不会变质。第八部分:暴露控制、个人防护如果属于长时间的工业条件,应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操作呼吸防护:必要情况下使用适当的自给式呼吸器或供气管面罩。通风:保持工作间通风良好,符合现行的OSHA安全健康要求。个人防护:化学安全眼镜、橡胶或PVC手套。必要情况下穿着防水的衣物或靴子、使用洗眼液、进行安全淋浴。安全操作建议: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在再次使用前,脱掉并清洗被污染的衣物。第九部分:物理和化学特性易溶于水,不溶于醇,无刺激性气味外观:粉剂棕黄色粉末,液体棕褐色粘稠液PH值(5%水溶液):7—9硫酸钠含量:粉剂6~19%;液体7~9%固体含量:粉
5、剂≥94%,液体≥40%净浆流动度≥230mm硫酸钠含量≤10氯离子含量≤0.5%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稳定性:正常储存条件下稳定有害聚合反应:不会发生第十一部分:毒性信息β-萘磺酸:LD50:400mg/kg(大鼠经口),LC50:无资料甲醛:LD50:800mg/kg(大鼠经口),270mg/kg(兔经皮),C50:590mg/m3(大鼠吸入),刺激性:人经眼:1ppm/6分钟(非标准接触),轻度刺激。人经皮:150μg/3天(间歇),轻度刺激。第十二部分:生态信息应按照要求向相关主管部门报告泼溅事故。第十三部分:处置考虑因素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
6、有关法规。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不属于运输的有害材料和危险货物运输方式:空运、海运、铁路、高速公路包装信息:用料袋衬里的编织袋包装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86)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剧毒物品分级、分类及品名编号(GB57-92)剧毒物品品名表(GB58-9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
7、GB16483-2000)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15258-2009)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6944-86)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工作场所职业有害因素接触限值(GBZ2-2002)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上述信息室基于我方所知,迄今为止据信石正确的数据。由于其中信息的使用条件可能超出我方的控制范围,可能并不为人所熟知,并且可能根据在本文中的数据之后出现的新的资料对上述信息进行修改,因此我方对信息的使用的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提供本信息的前提条件是收到信息的人员应自行判定材料针对其特定用途的适用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