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08448
大小:72.3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4
《商业银行存款营销策略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商业银行存款营销策略2007年06月19日今年以来,央行已连续五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和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加上股市对银行资金的持续分流,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压力进一步增大。 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贷存比持续上升。二是资金来源的短期化和不稳定性。今年以来,伴随着股市指数的持续上升,企业和居民储蓄存款大量向同业存款转化。由于同业存款具有波动性大的特点,而新增存款中短期资金占比又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将会面临流动性管理难度增大问题,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的流动性管理压力会
2、更大。 随着在商业银行中数以千亿计的存款开始撤离,这让视存款为主要收入来源的银行面临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现在基层行出现了柜员下班后忙着拉存款、小储户存款送礼品、大储户可赚取高额手续费、中间人介绍大储户有提成这样很久未见的营销热情。 银联信分析: 存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负债业务,也是金融同业竞争的重点。存款营销策略的选择,既是积极参与同业有序竞争的客观需要,也是存款稳定健康增长的实际要求。 一、研究存款主体的需求是营销策略选择的前提 客户在存款需求上存在着个性与共性的差异。无论存款人来自城市或来自农村
3、,其行为习惯、性格、职业、年龄和性别对他的存款需求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往往表现出一定的个性特征。比如对存款工具的选择,存款期限的确定,存款回报的期盼等,甚至对存款机构的取舍,对银行工作人员操作水平的包容都表现出一定的个性倾向。但无论这种倾向存在多大差异,就其总体倾向考察,也会表现出一定的需求相似性或趋同性,由此对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需求又会表现为群体内的相同性。 首先,有必要了解客户的存款个性需求。由于从事职业的不同,就可能产生不同的需求。比如从事商业活动的个体,其存款选择不但在于回报,而且重视提款方便;工
4、薪族的存款需求则可能从资金积累和安全考虑。就年龄的因素考察,老同志容易接受或选择的存款工具,而年轻人则喜欢电子货币。从个性需求的差异可以看出,存款营销的指向必须因人而异,应当从人们所处的不同位置,如城乡因素、行为因素、心理因素、人口因素及职业因素等。研究不同的社会属性的客户需求,作出市场细分并选择相应的营销策略。 其次,要深刻地剖析客户存款的共性需求。人的需求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 由此延伸到人的存款需求,也可相应划分为五种类别: 一是生存需要
5、。即人们统称的“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观念,促使人们选择储蓄,以应生活中的不时之需。 二是安全需要。将暂时闲置的资金存放银行总比放在家里或随身携带来得安全可靠。 三是发展需要。当个人的生活保障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更高的需求欲望,如用于经营上的扩大再生产,用于消费上的档次高标准等。 四是尊重需要。表现为人的自尊自重,实力强则信心足;另一方面表现为受尊重,如得到满意的服务,高标准的礼遇或因拥有崇高的地位和威望而得到人们的高度依赖。 五是政治需要。即为国家建设出一分力量。 以上这五种需求
6、对大多数的人来说具有共性,只有侧重点有所差别和程度上的不同而已。分析客户存款行为的不同需求,其本身就隐含着许多有益的营销机会。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服务系统,必须以深刻了解客户的需求为前提,通过客户需求的研究和分类,界定营销策略;经过目标市场的选择,对市场要素进行合理细分,所有这些努力都是市场营销过程所要考虑的因素。 二、分析银行内部运作的差距是营销策略选择的关键 由于商业银行营销的标的具有无形性、金融产品的共同性以及金融服务的灵活性,决定了银行市场营销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的银行存款系统运
7、作情况进行分析,寻找差距,方能有的放矢,立竿见影。 (一)观念上的差距。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运作机制的建立标志着金融业被推向市场。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尚未完全确立,“客户是衣食父母”的观点还没有在从业人员的实际行为与经济效益的联系上体现出来。因此,从思想上确立市场营销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二)市场定位的差距。商业银行之间竞相建立网点,增设机构。为了争得市场份额,不惜采取种种手段,甚至以自我牺牲的方式换取系统存款,挖转他人存款,殊不知这种运作本身,其形象上付出的代价,经济上的重负可能得不
8、偿失。恰恰是银行之间由于市场定位的偏颇,在相互竞争的过程中,人为地刺激客户的不良欲望,从而形成金融同业无序竞争的局面。 (三)服务上的差距。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几乎可以涵盖全部金融活动。但狭义地分类,可以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进行探讨。比如,网点布局不合理、手段滞后、功能单一、产品单调、识别系统推广慢、管理缺乏刚性、服务工作水准不平衡等。特别是服务主体本身,其服务的主动性、恒久性还有许多差距。 (四)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