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9《词两首》峄城阴平

六下9《词两首》峄城阴平

ID:32705289

大小:87.3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4

六下9《词两首》峄城阴平_第1页
六下9《词两首》峄城阴平_第2页
六下9《词两首》峄城阴平_第3页
六下9《词两首》峄城阴平_第4页
六下9《词两首》峄城阴平_第5页
资源描述:

《六下9《词两首》峄城阴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9、词两首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工具书和自己的知识积累理解词语、背诵并默写这首词。2.借助相关资料了解词的有关知识,通过朗读,借助文本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描述出来。3.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懂得学习古诗词要做到读书韵味,诵出音律。4.通过想象画面,联想有关的词句,积累词语。通过欣赏、释词、想象画面,在层层推进中抓景、悟情。让学生通过画面认识李清照。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借助相关资料了解词的有关知识,通过朗读,借助文本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描述出来。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

2、,并能够描述出来。三、教学评价设计:1.检查预习环节,通过指名读、小组长评价、汇报、板书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识字和写字情况。2.在精读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有感情朗读、背诵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两首词,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3.通过小练笔活动,促进学生对写作方法的习得和运用,同时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4.在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作出鼓励性的评价。四、学具准备:多媒体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初感知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初读,整体感知全词内容1.揭示课题,简介常识

3、:(1)揭示课题,学生说说曾经学过的“词”。(2)介绍“词”的常识。(3)本节课学习的词《如梦令》,学生介绍作者李清照。2.抓住词语,感知词义。(1)教师范读,学生朗读,要求读正确。正音,熟读这首词。(2)适当解释词中的字或词的意思。常记:经常记起溪亭:小溪边的凉亭。日暮:太阳将要下山,时间已经不早了。沉醉:形容醉的程度很深。归路:回家的路。兴尽:兴致很尽心(3)初步理顺词义。(4)学生朗读,抓住课文中所描绘的景物,感知这些景物所构成的美妙的画卷。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二)精读全词,感悟美景3.美读全词,想象画面。光读懂还不够,还要把这一首词读活了。读得很美

4、很美,古诗词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咱们自己再来读读这首词,看看,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面?(1)画面1:“溪亭日暮”“溪亭日暮”,让你想起怎样的画面来了?师:“黄昏时候,太阳慢慢地从山的后边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处的山,近处的水,还有小亭子,都笼罩在晚霞的余辉当中。水面上波光粼粼的,使我们想起这样的诗句来“一道残阳扑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样的情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让我们把这种美通过朗读传递出来。在那样的地方,那样的时候,词人和她的朋友们会在溪边的亭子里干什么?大声地、七嘴八舌地说出来吧!看景、吟诗、作对,然后是聊天、下棋,眼睛里看的是美景,嘴里品的是美

5、酒和佳肴,鼻子里还可能会闻到阵阵的……是的荷花的香味、酒香味,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啊!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咱们再读这两句,让我们也深深地陶醉一次。(2)画面2:藕花深处除了这个溪亭日暮让你想起了这么美丽的画面之外,还有哪个词也让你想起了美丽的画面了?再读一读,品一品。你想起怎样的句子来了?咱们学过荷花吧,把优美的句子吟诵一句到两句给大伙听听。①这荷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全部展开了。有的在微风中轻轻舞动着。②你们仿佛看到了那满池荷花的美景了是吧。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④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⑤小荷才露

6、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读第三句、第四句: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3)画面3:一滩鸥鹭你还从哪些词语中联想起画面来了?自己读下去。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她们叫哇,笑哇,声音那么响,那么喧哗,这个时候把栖息着的鸥鹭一下子惊飞起来。“扑棱棱”一声,一群鸥鹭冲破夜幕,飞上蓝天,那情景该多么壮观啊!这样的情景她平时能看到吗?那可真是大自然的奇观啊!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这个“惊”字,既是指鸥鹭给惊飞起来了,又向我们传递了词人惊喜的心情,写得多好啊。再来读一读。读最后两句。三、回归整体——扩展积累,读写训练(三)完成练习,巩固提高。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7、。2.和同学交流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并把这幅美景写下来。第二课时环节一:整体——初感知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入。1.大家还记不记得以前学习过的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描写的是借寒江独钓的渔翁,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首关于描写渔翁的词《渔歌子》。2.作者是张志和。3.请生简介张志和,并作相应的评价。4.这里的词牌名是渔歌子,名是西塞山。5.西塞山指的是哪里吗?(今浙江吴兴县西南)(二)初读,整体感知全诗内容抓住词语,感知诗义。1.教师范读,学生朗读,要求读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