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00231
大小:2.67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2-14
《象山港区域空间发展规划.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宁波三门湾区域空间布局规划宁波市规划局二O一六年六月22文本目录一、总则1二、总体战略3三、空间布局4四、生态人文资源保护6五、综合交通规划9六、市政基础设施规划10七、防灾规划1322一、总则第一条编制背景与目的宁波三门湾区域是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将该区域列为全省十大海洋产业集聚区之一。2013年宁波市政府发布实施《宁波三门湾区域发展规划》,2014年浙江省发改委编制完成了《三门湾区域统筹发展规划》。作为上位规划的深化,市规划局编制了宁波三门湾区域空间布局规划,无论是从生态文明战略的落实,还
2、是从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推进来看,都有重要意义。《宁波市三门湾区域空间布局规划》以《宁波三门湾区域发展规划》为依据,主要落实发展目标、总体规模、产业引导,深化生态保护、城镇空间布局、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等内容。空间布局规划在编制过程中,与相关部门同步编制的宁波三门湾区域综合交通、旅游发展、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对接协调,成果内容一致。第二条规划依据及参考文件本次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有《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长三角地区区域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
3、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宁波市海洋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宁波三门湾区域发展规划》、《三门湾区域统筹发展规划》、《宁波三门湾区域综合交通规划(2012-2040)》、《宁波三门湾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宁海三门湾新区总体规划(2011-2030)》,以及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海洋功能区规划等。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保护与利用宁波三门湾的港口资源、滩涂资源、岸线资源、海岛资源,保证该地区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1、明确宁波三门湾区域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和发展战略。2、构筑宁波三
4、门湾区域的空间布局框架,统筹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满足不同主体的发展需求。3、提出重点区域的开发与保护战略。4、构筑合理的区域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优化区域交通基础设施。5、确立科学、安全的区域生态格局,全面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保证环三门湾区域城镇的可持续发展。6、落实规划保障措施,提出跨行政区协调规划的实施机制。第四条规划范围22依据《宁波三门湾区域发展规划》,规划范围按照汇水区域依山脊线及行政界线划定,涉及宁海、象山两县14个乡镇,陆域面积约14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00平方公里。规划区域包括宁海县的长街镇、力洋镇、一市
5、镇、胡陈乡、茶院乡、越溪乡,象山县的石浦镇、鹤浦镇、定塘镇、泗洲头镇、新桥镇、晓塘乡、茅洋乡、高塘岛乡。第一条规划期限规划近期:2020年,规划远期:2040年。第二条成果组成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说明书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三条法律地位本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后,将作为宁波三门湾区域建设的技术性行政法规,凡在本区域内从事空间资源利用的一切行为均应遵守本规划。22二、总体战略第一条整体功能定位全国生态海湾经济综合试验区、长三角海洋新兴产业基地、国家现代农渔业基地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海峡两岸交流
6、合作示范基地。第二条总体发展目标规划依托都市区功能,立足海洋生态文明,将宁波三门湾区域打造成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海洋产业基地、国家生态活力海湾。第三条空间发展战略(1)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加强内湾的保护,研究整体环境容量,科学确定环湾地区的城市发展规模,同时制定区域环境政策,进行生态环境空间管制分区,建立产业发展的环境管制体系。制订区域的产业引入标准,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形成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生态型工业体系。建立发展与保护的良性互动,协调经济发展与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2)联动南北、拉近东西通过高快速公路、
7、轨道交通的建设,打通浙江沿海经济发展带,促进一体化开发建设。全面提升和完善主城功能,优化环境,改善交通,依托主要交通轴线,把各个组团串联起来,形成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产业发展新平台。(3)组团集聚、轴线拓展引导城镇建设向多中心、组团式、紧凑型融合协调模式扩展,严格按照统筹区域、城乡、产业结构与布局的要求,积极推动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实现三门湾地区的协调高效发展。(4)对接通道、网络布局加强与外围县市的通道联系,尤其要加强与宁波、台州的联系,依托两大中心的中心服务功能进行错位发展,区域内部则通过联动形成网络化的布局结构,形成合力,共同打
8、造滨海产业的新高地。22三、空间布局第一条空间结构1.总体空间结构——“两城四区、蓝绿相融”在保护生态本底的基础上,利用背山面海、山间谷地自然空间格局及规划建设中的区域交通联系,形成“两城四区、蓝绿相融”的空间结构。2.两城规划突出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