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正—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

社会公正—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

ID:32697738

大小:5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4

社会公正—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_第1页
社会公正—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_第2页
社会公正—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_第3页
社会公正—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_第4页
社会公正—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公正—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社会公正: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原文出处】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原刊地名】太原【原刊期号】200505【原刊页号】7~13【分类号】D4【分类名】中国政治【复印期号】200603【作者】孙晓春【作者简介】作者单位: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内容提要】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背景是冲突而不是均衡,而和谐却是社会合作所以可能的基本条件。建构和谐社会不是要消灭差别或者“均贫富”,而是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使生活在不同社会位置上的人们各得其宜。现实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社会对于社会公正的需求

2、较之以往更为急切,这在客观上要求政治结构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摘要题】理论探讨【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公正/执政理念【参考文献】[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 论语[C].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3] 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4] 李翔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公平[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4(6).[5] 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6] 霍布豪斯.自由主义[M].朱曾汶译.北京:商务

3、印书馆,1996.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目标以来,“建构和谐社会”已经成为理论界的热门话题。来自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研究领域的学者就如何建构和谐社会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讨论中,人们从经济与社会、城市与乡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方面广泛讨论了“和谐社会”的内涵以及建构和谐社会的可能性和途径(注:相关的意见可参见:郑杭生:社会学视野中的和谐社会,李培林:合理调整社会结构(《人民日报》2004年11月30日);邓伟志:论和谐社会(《学习时报》2005年1月3日);李翔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公平(《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

4、04年第6期);党国英:在中国建立和谐社会的可能性(《中国新闻周刊》2004年1月,转引自http//cul.sohu.com/20050107/n223818117.shtml);张国庆:试论社会-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http://www.xslx.com/htm/jjlc/hgjj/2004-03-16-16359.htm)。),这对于我们加深对和谐社会的理解无疑是有益的。我认为,就和谐社会的内涵而言,人与自然的和谐固然重要,但其主导的方面应该是人类社会内部的和谐。我们应该在冲突的社会背景下解读“和谐社会”,而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在于社会公正

5、。    一 在利益冲突的背景下解读“和谐社会”...人类天生是群体生活的动物。作为理性的存在者,每一时代的人们所能拥有的全部社会生活,都是主观人为的结果,而人们能够拥有什么样的社会生活,又在根本上取决于人们如何理解他们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于是,自人类有能力反省自己的社会生活那一天起,每一历史时代的人们都着意于把握社会生活的本质。近代以来最有影响的社会理论,大抵可以概括为冲突论和均衡论两种范式。冲突论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马克思的阶级理论。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

6、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由各种社会地位构成的多级的阶梯。”[1](P250-251)用阶级的观点理解社会是马克思社会理论的精髓。现代社会冲突论的代表人物之一达伦道夫,在某种意义上继承了马克思的观点,但与马克思不同的是,达伦道夫并不认为社会革命可以最终消灭阶级冲突。达伦道夫认为,社会组织在本质上是一个强制性协作联合体,在这种联合体中,作为资源的权力和权威是不可能平均分配的,资源分配的结果只能是形成支配与服从两种角色地位,因而也就形成了支配与服从两个阶级的不同成员。这种特定的社会结构构成了社会冲突的根源。(注:关于达伦道夫的冲

7、突论,侯钧生主编的《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做了十分详尽的概括,参见该书第174页。)与社会冲突论相反,均衡论则把人类社会理解为一个稳定、均衡的体系,认为在社会系统内部有一套维系、保持、调适和修复社会均衡状态的机制,一旦社会均衡状态由于某种原因被打破,社会将会自行调解而实现新的均衡。(注:关于均衡论的描述,可参见邓伟志:论“和谐社会”(《学习时报》2005年1月3日);侯钧生主编:《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版)。)在表面上,冲突论与均衡论是两种截然对立的理论范式,但实际上,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特征,那就是,

8、二者都承认了社会成员之间存在着差别与不平等这一事实,并且都试图通过解读这一社会事实来说明人类社会生活的秩序如何才是可能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