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思想合集5

董仲舒思想合集5

ID:32696144

大小:4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4

董仲舒思想合集5_第1页
董仲舒思想合集5_第2页
董仲舒思想合集5_第3页
董仲舒思想合集5_第4页
董仲舒思想合集5_第5页
资源描述:

《董仲舒思想合集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董仲舒经济思想研究(上)_中华会计网校中华会计网校正保集团

2、会计网校

3、会计资讯

4、会计文苑

5、会计人生

6、财经法规

7、专题

8、理财

9、招聘

10、书店

11、论坛

12、博客

13、邮箱

14、首页税务网校

15、实务操作

16、实务咨询

17、银行从业

18、证券从业

19、职称英语

20、中级审计师

21、内审师

22、经济师

23、AICPA

24、ACCA

25、学习卡初级职称

26、中级职称

27、注册会计师

28、注册税务师

29、资产评估师

30、高级会计师

31、会计从业

32、会计继续教育

33、注会/审计后续教育2011年会计职称辅导全面招生!五十万元奖学金等你拿!精品班:初级/中级注会注税高会微博,一句话讲述会计人的故事>>原创文章:我要投稿投稿说明原创投稿原创天地有奖征文:

34、征文标准奖项设置征文投稿优秀论文:会计论文审计论文财务管理论文税务论文金融论文工商管理论文财政论文评估论文首页>会计文苑>经济论文>正文会搜:信 息课 程辅导书社 区访 谈董仲舒经济思想研究(上)2006-4-259:20 论文网 【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内容提要]董仲舒经济思想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义利论、等级经济关系论、仁政思想。在义利论方面,董仲舒所言“利”是指一般、普通的物质利益,且有公私之分,并重义轻利;在等级经济关系方面,董仲舒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合”不是“争”,并规定了“三纲”,以约束人们不道德和非法的求利行为;在仁

35、政思想方面,董仲舒主张“不与民争利”,他系统论述了政府及其官员“与民争利”的各种表现和反对“与民争利”的经济原因、道德依据,并提出了“行仁政”的具体办法。这些理论都是围绕着他的“大一统”社会理想而展开的,大一统的根本特征是思想统一,“推明孔氏,抑黜百家”,适应了当时巩固封建专制政权的需要和历史发展趋势。  [关键词语]大一统;义利论;等级经济关系;仁政  “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直是与“财富”、“生产”、“生产关系”等概念本身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探讨联系在一起的。而与此不同,中国儒家谈论经济问题,是将其置于社会的伦理关系之下,它不是从纯粹经济的角

36、度,而是从仁、义,从人伦、等级的角度去谈物资财富的占有、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问题。因此儒学中的经济思想实质上是一种伦理经济思想。西汉中期的儒学大师董仲舒继承先秦儒家的这一传统,首次对伦理经济思想的主要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提出了富有深意的见解。  董仲舒的经济思想归纳起来有义利论、等级经济关系论和仁政思想三个方面。这些理论都是围绕着实现他的社会理想目标而展开的。  一、董仲舒的社会理想董仲舒的学说有一个特点,就是必从“天意”和《春秋》那里找依据。他作为汉代儒家公羊学派的宗师,一生以治《春秋》为主业。他说“春秋,大义之所本也”(《春秋繁露。正贯》

37、。以下所引《春秋繁露》只注篇名),以为“不学春秋,则无以见前后旁侧之危,则不知国之大柄”(《俞序》)。他的社会理想正是通过阐述《春秋》大义而得出的,它立足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虽然董仲舒社会理想的基础是现实社会,但他从不盲目赞扬现行的社会制度,而总是以理想社会的标准来批评和要求改进现行制度。  董仲舒的社会理想是一个大一统的和谐安定社会。大一统是他所述《春秋》的根本含义。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汉书?董仲舒传》。以下引此书只注篇名)他认为《春秋》最重“元”,“谓一元者,大始也。”(《玉英》)“元”就是大一统的开始,并且

38、还认为“唯圣人能属万物于一而系之元”...(《重政》),因此他希望汉武帝是圣人,能成就建立封建大一统帝国的功业。大一统的根本特征是思想的统一。董仲舒在他的贤良文学对策中,向汉武帝提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建议,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传》)。汉武帝采纳了这一建议,于是儒学便从此成为官学,上升到至尊的地位。  董仲舒提出这项建议并且被采纳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从历史上看,秦统一中国后,本应及时放弃战时的法家思想,而采用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社会安定的儒家思想[1],但秦始皇没有这样做,相反却焚书坑儒,而终不能解决

39、巩固统一封建国家、建立稳定社会秩序的历史任务。这一历史教训董仲舒是清楚的,因此他常用类似于“汉兴循而未改”(《汉书?食货志上》这种委婉言辞来提醒当世的统治者。  从现实情况来看,正如他自己所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由于理论基础不统一,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如此社会怎能安定,政权怎能巩固呢?因此治国之君必须掌握统一学说,使“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言,而法变可明,民之所从矣”(《董仲舒传》)。  在表面上看来,法家是反对言论教化的,因其会使“其君惛于说,其官乱于言”(《商君书。农战》)。但法

40、家没有预想到,如果言论一律,就可避免君臣惛乱、莫衷一是以及百姓不知所从的情况。可以说,法家以前以至与其同时的儒家看到了这一点,并作出一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