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686675
大小:98.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2-14
《中国书法史与名作欣赏笔记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书法史与名作欣赏课堂笔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00525035夏添中国书法史与名作欣赏笔记整理第一部分、中国书法艺术审美范畴§2书法线条的质感美——抽象性与具体性一、抽象性领悟艺术上的质感美,大巧若拙,朴拙的美。艺术之美在于:1作品2理论哲学理念转化到艺术中,艺术家用高度抽象理性思维创造美,哲学与艺术相脱离则无法称之为真正的艺术理论。艺术家要发现旁人所不能认识的美。中国艺术受道家影响很大,例如老子“玄之又玄”的观点。(赵传声音的质感与穿透力,每一句的韵味很足。“字如其人”,音乐也是一样,包含了一切美感。只有沙哑的嗓音不行,还要有内容。就如同金庸、梁羽生小说总的
2、武林高手,一出手即知程度高低。)朴拙之美:①朴—自然,天然无修饰。艺术创作上最高的法为无法之法。②拙—本真的内涵,形式背后的东西,一种存在。“真在内者,神动于外。”天然的自我呈现—康德:好的艺术家为自然立法。柏拉图:美是难的,无论发现美还是传达美都是难的。庄子: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真在内者,神动于外,真之至也。真的指向:①作品中的真性情②作为客体的宇宙中的万事万物的存在①是指生理上无意识的内在潜能,由有天赋的艺术家呈现,是无畏自然,超凡脱俗的个性。例如齐白石的水墨画,达到人与物的统一,给出一种对物的感应,妙手偶得,超水平的组合表现。水墨画的墨韵不可
3、修饰,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是硬笔无法达到的。朴素、自然地流露出人的本性。艺术本体(艺术家的审美理念)与客体(客观的自然规律)统一,才产生美,使创作的东西升华。“既雕既拙,复归于朴。”——庄子《山墨篇》“宁率真,毋安排。”“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方其神也。”都体现出具有美学内涵的氛围,最终达到天人合一,实现精神上的“逍遥游”。二、书法艺术的节奏感——具体性1.节奏在音乐中通过音节长短轻重等表现。在书法笔法墨色、线条粗细变化、结构变化,枯笔与润笔的对比上体现出来。笔断意连,体现书法家整体上的控制力。“造化”背后的“境界”疾笔:用笔迅捷,下笔果断,体现出“意
4、”。感觉不羁不厉,风规自远。涩笔:用笔迟缓,下笔沉稳,书法中忌“飘”“浮”,用力恰到好处就会出现凝重、苍劲、老辣、质朴、劲健、有张力的作品。“笔势欲行,如有物拒之。”“疾涩二法俱备,书妙尽矣。”——蔡邕2.线条质感的意象化与抽象化①意象化:审美角度的升华②抽象化:用智慧完成,艺术的指向性线条要打破横平竖直的传统,但要有“度”,不可曲解,不可破坏汉字的结体,要合“法”。13中国书法史与名作欣赏课堂笔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00525035夏添注意空间感,疏密得体,印章位置可起支撑作用。★如何鉴别书法艺术美与不美(1)造型美书法家研究作品中每一个字的点、划,在书法用笔
5、基础上研究汉字结体的疏密、大小、高低、开合、粗细等。方法:汉字结体形式上要有一定变化,但重心平稳,和谐统一。平衡协调即是要求书法家从不平稳中求得平稳,从各种不协调中求得协调。这要求书法家有过人的胆魄和眼界,险中求稳,奇而不怪。动态中的对比和谐必须在一定的限度内,在自身的调节中运动中产生一线生机。如枯润对比,张力带来的“险”、“绝”。例1:“水侵沙路断,车压土桥危。”上下联衔接,用笔一致,“沙”为虚,枯笔;“路”为实,润笔。楷书用比较单一,多为实,而行草书变化较多。书写法则:“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书谱》“同”则“俗”,“犯”则无“法度”,实际就是求“变”,即创
6、新。参照、继承方法,但也要有发展与创新,在参差错落中体现书法的艺术情调。例2:“难得糊涂”字的内联,内收,用笔提按顿挫通篇一致,一气贯通,瞬间流露,要求有很多很高的技艺,长期磨练。造型美是书法艺术中最低的标准,只是“能品”层次,而妙品、神品、艺品则更进一步。(2)形质美①形:构成作品的物质基础,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有高度的审美抽象性和意向性。曲直、方圆、藏露变化②质:书法家通过笔艺、笔法、墨法等表现审美感悟和生命情趣代表:王镛。形式背后有本真,意到、心到、手到。“笔笔有活趣”。宗白华:“中国字写得好,用笔得法非常重要。”例3“野水碧玉草,桃花红照人。”具有疏野美,天真
7、自然。写书应玩味前人佳作,临法帖,悟到前人的精神。内在与外形共同形成形质美,既有韵律、力度,又有外形变化。(3)力度美驾驭笔的技巧,书法家有无功力的集中体现。无论何种风格都需要有力度,否则甜美变得俗艳,而甜俗的作品是禁不起推敲的;质朴的作品若无力度就会变得荒率,要“美的野”,而非“丑的野”。有力度的作品通过“筋”与“骨”两方面来表现其美,例:颜筋柳骨。筋是阴柔之美,细腻而有强度,是书法线条中的“气穴”。骨是阳刚之美,果敢而有力度,是书法线条中的构架。有时两者同时出现,有时或偏筋或偏骨,刚中带柔,柔中带刚,意在笔前,意在笔先。例如黄庭坚吸纳颜筋柳骨,又有自己的独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