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及思索-福建高考语文文化经典命题

回顾及思索-福建高考语文文化经典命题

ID:32680669

大小:63.3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14

回顾及思索-福建高考语文文化经典命题_第1页
回顾及思索-福建高考语文文化经典命题_第2页
回顾及思索-福建高考语文文化经典命题_第3页
回顾及思索-福建高考语文文化经典命题_第4页
回顾及思索-福建高考语文文化经典命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回顾及思索-福建高考语文文化经典命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回顾及思索:福建高考语文文化经典命题一、从福建高考考试说明看文化经典命题方向《2012年福建高考考试说明》指出"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传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重要途径,为丰富考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考查不能偏难偏专,要注重对文化经典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要求能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行分析和概括。”从福建高考考试说明看,文化经典命题有以下几个方向:1•试卷选材能遵循考纲,围绕儒家的重要思想并具一定的现实指导性。2.由设置两小题,呈现难易梯度;兼顾“选择和简答”向”两题简答”或“一题大综合"过渡。3•考查都以提炼主

2、要观点,探究现实价值为主要方向。“传承经典,古为今用”,既是今人读经典,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二、从高考命题形式回顾看文化经典试题命制特点及存在问题(一)福建高考真题回放因为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文化经典的阅读难度有距离,因而高考命题基本上从文本出发,考虑他们的阅读水平,一些偏难的概念和不常见的字词会加以理解。所选文段可以是单一语段,也可以是两个语段(语段来自同一部经典,或两部经典)命题形式也是灵活多变。【命题形式】考查题型有三类:填空、选择、简答由两小题组成,赋分6分,2010年以前采用一道选择题加一道主观简答题,单选题均为对文化经典

3、有关内容的分析判断,简答题则为对具体内容的主观性理解,带有“分析、概括”成分;2011年以来采用一或两道主观简答题。考查用选择题的方式,选择项具有提示和导读功能,可帮助学生理解原文,降低了阅读难度。因为四个选项一般是分别针对选段中的关键句来设置,或是某一语句的意思的解释,或是对选段中的观点的分析和概括。简答题要求考生就文段所提供的内容,比较两个语段在观点态度上的异同点,或让考生通过两个语段的相互印证得出自己的分析结果,而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有一定难度。例一:(2012年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①子曰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②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已的话回答。例二:(2009年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①子曰:“里①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②子曰:“德②不孤,必有邻③。(《里仁》)(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环境对人的道德修养有重要影响,要

5、谨慎选择。理想的居处应当是仁德之所。B近朱者赤,择''仁”而处,受到仁德者的熏陶,对自己仁德的养成很有助益。C.选择与仁德为邻,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如不这样,别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D.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会有志趣相同的人来亲近他。(2)孔子说:“无友者不如己者。"(《学而》)意思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请结合上面有关“择处”的选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例三:(2007年福建高考)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

6、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上述对话中,孟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怀?从历年福建文化经典的命题我们可以看出有关经典的考查经历三个阶段。2007年和2008年试卷第(1)题考查文言翻译,第(2)题简答考查对内容的理解。2009年、2010年试卷第(1)题文言翻译改为考查对文本内容理解的选择题,第(2)题简答考查对内容的理

7、解,2011年试卷第(1)题选择题改为考查对文本内容理解的简答,第(2)题简答考查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对某些问题进行分析,对作者观点态度进行评价。2012年试卷把两题简答题合为一题,但设置一题多问,既涉及内容理解也涉及分析评价,实质还是考查两题简答。因受制于《考试说明》的要求,试题存在两点的先天不足。首先,《论语》《孟子》是内容博大精深,对其思想内涵的理解常考常新,不能穷尽。不同的学者、不同版本的著作,理解可能就不相同。《考试说明》没有明确一个权威、通行、适合学生学习的版本以作为学生学习和高考命题的依据。其矢命题将进入无法回避“撞

8、车”的困局。2007年以来我省就出现多部针对这部分内容的模拟试题集,加上各地市和名校层出不穷的模拟题,高考拟题要回避这些“题山题海”将更为困难。不出几年,适合命题的文本材料就可能被穷尽,高考命题要么与模拟试题"撞车”,要么就从各类模拟试题的“二手市场”中挑拣改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