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673060
大小:8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14
《2017-2018学年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高一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7-2018学年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高一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耒”是传说中神农发明的农具,人们约定俗成地将“耒”作为与农具有关的字的部首。常见的有“耕” (用犁松土)、“耘”(田地除草)、“耦”(两人或两牛并耕)、“耧”(播种工具)等等。通过这些汉字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A.重农抑商政策B.农业管理方式C.土地私有制度D.农业生产技术2.西周时期。在“工商食官”制度下,擅长经商的家庭或家族在被国家认可之后,又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固定下来,世代相袭,不得改弦易辙。这反映出该制度A.强化了商人
2、对国家的依附关系B.大大地加强了君主专制C.表明重农抑商的政策已然形成D.推动了私营工商业发展3.《明律集解附例》载:“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4.1083年成都锦院建立,主要出产四种锦:上贡锦、官诰锦、臣僚袄子锦和广西锦。由此可以推断A.成都是宋代织锦业最发达的地区B.宋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空前加强C.成都锦院属典型的官办手工业D.宋代已出现新型生产关系萌芽 5.汉代《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
3、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B.脆弱性C.连续性D.自给自足6.“它加大了风量,提高了风压,增强了风力在炉中的穿透能力。……这就大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足够大的鼓风能力,足够大的炉子,是炼出生铁的必要条件。”材料中描述的“它”出现在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清7.西汉时确立了市籍制,即对商人进行专门的户籍管理,而且规定一旦入市籍就不得为官。这个制度实质上反映了A.古代的商人不是自由民B.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C.古代政府重视户籍管理D.统治者限制商业发展8.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
4、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人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据此可知,古代佃农A.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B.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C.始终未摆脱被压迫和剥削的命运D.身份和地位有所改善9.明朝文震亨在《长物志》一书中评论钧窑时说:“钧州窑色如胭脂者为上,青若葱翠、紫若黑色者次之,杂色者不贵。”材料反映了A.明代时钧州已“瓷”名天下B.官营陶瓷手工业技术发达C.陶瓷工艺精湛畅销海内外D.当时陶瓷业已具有等第特色10.1400年到1800年间……中国不仅是亚洲纳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它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
5、白银货币的一半。这表明A.当时中国农耕经济领先世界B.古代中国是世界经济的中心C.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依然领先世界D.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繁荣11.纸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皮币,后来是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宋初纸币“交子”便渐渐地应运而生了。“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根据材料可知,纸币的发展A.有注重其“防伪”功能B.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C.满足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D.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12.人口的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状况,从下表可推出的正确结论有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比例西汉247068519.8%
6、998578580.2%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302554162.9%112247637.1%A.北方安土重迁的观念较淡薄B.北宋的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均在南方C.北方战争频繁和经济重心南移D.汉唐经济远比宋代繁荣13.史载,自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来,以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为中心的三角洲地区,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农家正业,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势。这一变化A.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B.为该地区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C.加速了江南自然经济的解体D.促使白银逐渐成为该地区普遍流通的货币14.清代文献记载,“中土居大地之中,徽海
7、四环,其缘边滨海而居者,是谓之商,海外诸国亦谓之裔。裔之为言边也。”此记载说明A.中国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B.英国侵略加深了中英间的矛盾C.国人对世界缺乏足够认识D.地缘使得中西方之间交流中断15.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