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663478
大小:7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14
《《逍遥游》优质课公开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逍遥游》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感知语言,感悟寓言,感受思想。2、用诗、词、曲、联或整句总结点化自己的解读。【教学重难点】1、根据所提供的联句,理解段意,解读文意。2、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的理想境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状态。3、试着用诗、词、曲、联或整句表达自己的感悟。【教学方法】1、诱思探究,对联解读。2、多媒体(PPT)。【教学时问】2007年5月10日【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小家”的小对联,激发兴趣:“生命是一个过程,走完它,很长很长。一个人走路,太寂寞;一群人上路,多欢乐。”学习同样是一个过程,走完它,很长很长。一个人学习,太寂寞;一群人学习,
2、多欢乐。让我们一起走过这四十分钟,去体味语文学习之乐。首先,让我们欣赏一下“小人物”的欢乐:(齐读)①登高见远假舆马以致千里君子tltl学则终成大业顺风闻彰借舟楫而绝江河吾辈时时思即口臻妙境②琵琶女琵琶行琵琶弦上琵琶语青衫客青衫人青衫司马青衫湿③太史公报任少卿书通狂惑表私心昌黎翁祭十二郎文衔哀痛致诚意④不可折腰向乡里小儿,陶潜归园出唱隐居者之乐岂能摧眉于京城权贵,李白游天姥吟不遇者之愤⑤翠翠、窦娥、祥林嫂、林黛玉、杜十娘、李香君、朱丽叶、玛蒂尔德,古今中外,一群女人唱尽人生悲欢离合,谄出一套《哀江南》,《祝福》声回荡《茶馆》水生、马谡、小栓爹、青面兽、张公子、柳梦梅、葛郎台、
3、别里科夫,中年老少,一堆男人演绎世间酸甜苦辣,写成一部《逍遥游》,《雷雨》声响彻《边城》⑥论学科,《语文》最葩,书本内有许多风雅。鉴小说,古今名家;品名著,中外贤达。更有那坐茶馆,观雷雨,赏罗朱,冤窦娥,沁人心脾,赏心悦目,潸然泪下。2、名家对联,引入课题:让我们再体味一下“大人物”的欢乐:①对联:东鲁春风吾与点,南华秋水我知鱼②导语(涉及庄子其人及其思想):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把庄子称为“神人”。孔子是儒家的代表,庄子是道家的化身。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斥在其中;他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他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4、,他写在书里面的东西,都是一些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词,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实其屮蕴含有大智慧;他在天地Z间,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但是,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的理想境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状态呢?让我们一同走进《逍遥游》,解读《逍遥游》。二、展示课题,交待学习目标:1、感知语言,感悟寓言,感受思想。2、用诗、词、曲、联或整句总结点化自己的解读。三、解读第一段:1、听读第一段。2、根据提示,理清思路,感悟寓言,解读段意:提示:①鲍鹏高大,培风图南②野马尘埃,以息相吹③舟巨水深,翼大风厚④蜩鸠笑之,适远
5、具粮3、依提示,指层次。4、下列诗词联句对段意的解读,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是:(1)鲍鹏怒乘风起揽得九万里苍穹蜩鸠笑枪树止哪知三天外寰宇(2)水多积方能负大舟而有力风厚蓄才可扌专大翼而有余(3)鲍心之大,假可载大船之深水,掀起千层浪鹏志之远,借能负巨翅之强风,冲上九重天(4)智者多谦翱翔苍穹专注无语愚人常傲翻飞蓬蒿旁鹫多舌5、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点评。(板书:万物有所待)四、解读第二段:1、根据捉示,理清思路。提示:①朝菌蠅姑小年也②冥灵大椿大年也③鲍鹏适南大知也④斥鶏笑之小知也2、男生读第一层,女生读第二层。3、用诗词联句表达自己对段意的理解,小组交流,全班交流。4、下列诗词
6、联句对笫二段的解读,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是:(1)哀朝菌不知晦朔,悲蠅贴不知春秋,徒伤向冥灵百岁春秋,羡大椿千载岁月,妄想(2)斥鶏之乐相比鲍鹏之志小知不及大知朝菌之短难及冥灵之寿小年不及大年(3)没有人希望短寿,像朝菌不见晦朔,穗虻不知春秋,荡之哀婉,踩着花开的季节悄然而逝;没有人拒绝长命,像冥灵五百春秋,大椿八千岁载,彭之潇洒,循着落叶的林阴逍遥自在。5、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板书:境界有大小)五、解读第三段:1、学生齐读课文。2、根据提示,理清思路,感悟寓言,解读段意:提示:①知行德而者②宋荣子③列子④至神圣人3、师解:在笫三段屮,庄子提到了四类人。笫一类:“知行徳而”者,
7、“知者”是公务员,兢兢业业,干一行爱一行,如焦玉禄、孔繁森和任长霞等;“行者”是好村长、好乡长,如“咱们的牛百岁”和“刘老根”,;“德者”乃“信臣精卒”“忠臣良相”,如诸葛亮Z流;“而者”是皇帝李世民、国家主席胡锦涛、美国总统布什。这类人出类拔萃,凤毛麟角。然而,他们自视清高,像蜩鸠,像斥鵝,跳不出世俗的羁绊。第二类:宋荣子,“誉非不惊”,“宠辱皆忘”,因为他“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他分清了物和我、荣与辱的界限,但他未能“忘已”,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和“知行德而”者的区别,“犹然而笑之”。第三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