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662665
大小:58.0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4
《《茅屋为秋风所破》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马关县第一中学李冬梅教学目标:1、能从情感、写法、炼字、修辞等角度赏析句子,并学会运用;(教学重点)2、结合诗人时代背景,理解诗歌思想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情感。(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写作背景:唐代中期爆发“安史之乱”,导致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759年,杜甫一家辗转流落到四川成都,靠朋友的资助在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暂时有了安身之处。但生活依旧是清苦的。两年后的一个秋天,-场暴风雨把杜甫茅屋上的茅草吹的七零八落,导致一家人在冷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此情此景让杜甫感慨万分,于是写此诗抒怀。二、学习古诗我们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1>析
2、诗题2、知作者3、想画面(故事)4、品语言5、悟情感(-)析诗题(板书课题)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所”被动句式歌,能唱的诗,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一种体裁,称为“歌行体”。这首诗与平时所接触的五言、七言诗有什么区别?(有些句了有9个字,有些句子有7个字,有的2个字,句子长短不一);五言或七言古诗一般都是4句或8句,此首古诗比以往的要长得多。(句数多少不限),格律音节比较自由。(二)知作者(了解作者)杜甫,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依、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又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市盛转衰之时
3、,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练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被誉为“诗圣”。(三)想像画面(故事)茅屋为秋风所破,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秋风破屋)此时作者的心情是“焦虑”的。茅草被群童抱走(群童抱茅),此时作者的心情(愤怒无奈)紧接着就是连绵的大雨通宵达旦,彻夜难眠(雨夜难眠)的情景。此时作者的情感是“痛苦”的。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作者由己及人,想到了天下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民,于是作者发出呼喊(祈盼广夏),让天下寒士都有所庇护,这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四)品语言、悟情感第一节怒:用拟人的手法状写风之大、风之猛、风之无情;卷、飞、
4、洒、挂胃、飘转这些动词刻画了一幅茅草飞杨、七零八落、不可收拾的动感画面。飞过浣花溪的茅草,下落有三:①、“高者挂胃长林稍”(较高的树木):茅草挂高树之巅,当然莫忘••收回了。②“下者飘转沉塘七幻”(水很深的地方)茅草坠入深洼池塘,这也莫忘收回了。③坠落在浣花溪旁郊野的茅草,似乎还有希望收回,可是“南村群里所以诗人此时的心情(焦急、痛苦)赏析第二节(群童抱茅、倚杖自叹)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赏析:茅草被卷走了,这些草如果拾起来,还可以修补茅屋。可是,一群孩子把茅草抱走了,诗人急得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5、南村“,表明距离之近。“欺”是因为我“老无力”杜甫写作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写心情,因为诗人饱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①群童为何抱茅?(本身也是穷孩子,用茅草去盖屋或回家当柴烧。当然也不排除调皮的成分,也有更深层的原因一一战乱给人民造成四海穷困的社会现实。)②“盗贼”一词怎么理解?(诗人面对顽童的“趁火打劫”,他真的动了肝火。它如实地写出了自己的失态,是那样的率真,与其说他是在和孩子们生气,不如说他是在和自己生气,和社会生气,愤怒战乱造成人民极度贫困。他恨自己老迈年高,生活无所依,一事无成,于国于家都没用了,所以说是杜甫的激愤之词。“抱”字也
6、可以看出,如果是真正意义上的“盗贼”,那就应该用“抢”字。①“归来倚杖自叹息”叹息什么?一叹白己命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此时诗人的心情?(愤怒无奈)。赏析第三节,(风雨破屋,彻夜难眠)茅屋被风吹破之后,最怕什么(下雨)下了没有?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环境描写作用:渲染暗淡恐惧的氛围,烘托诗人(愁苦)的心情:风停了,顷刻间,狂风刚过,大雨又来,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用布做的被子,多年已“冷似铁”,失去了保暖的价值,因小孩“恶卧”蹬得大窟小眼,破烂不堪,由此可
7、见人生活境遇的窘困。“铁”既写出了天气的寒冷,也写出了布被又破又旧无法拆洗,换成“冰”只能表示寒冷,而无被子破旧之意。床头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史之乱造成国破家亡,诗人忧国忧民,早已不能熟睡,何况此时此景呢?“长夜沾湿何由彻?”漫漫长夜,杜甫无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作者从眼前艰难窘迫处境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和天下人民的流离失所、穷困潦倒;从风雨飘摇的茅屋想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表达了作者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长夜沾湿何由彻”中“长夜”一语双关,既指眼前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