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662526
大小:98.6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14
《《离骚(节选)》同步练习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离骚(节选)》同步练习研习梳理【字词梳理】1.正咅苗裔()孟卩取()肇锡余以嘉名()恐年岁之不吾与()汩余若将不及兮()■乘骐骥()()••庚寅()皇览揆余初度兮()朝搴毗之木兰兮()••来吾道夫先路()■辟芷()■答案:裔yi,庚g©ng寅yin,卩取zCu,揆kui,肇zhCio,搴qicinP比pi,与ytb道dao,汩yd,芷zhl,2•辨音时不我与()参与(答案:yu,yUo3•辨形)(c)情度理(kui))请(Pin)众目()()(kui)伶()(Ping))取(she))婷(Ping)威()(she))活(lan
2、)联()(zhu1)钢(Xian)拾()(duO)橄(答案:骋,聘,傅,娉;揆,睽;摄,慑;揽,缆,榄;缀,掇,辍,啜。)学(chu0))泣(chu6)【文言整理】1•通假字(1)肇锡余以嘉名(同)(2)来吾道夫先路(同)■⑶扈江离与辟芷兮(同)■答案:(1)“赐”。⑵“导”。⑶“僻”。2•词类活用(1)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答案:(1)名、字:名词作动词,取名、取字。(2)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德。3.特殊句式(1)恐年岁之不吾与()(2)肇锡余以嘉名()答案:(1)宾语前置句。(2)介宾
3、结构后置句。4.古今异义(1)朕皇考口伯庸■古义:今义: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称。(2)纫秋兰以为佩••占义:今义:认为。(3)春与秋其代序••古义:今义:代替序言的文章。答案:(1)第一人称代词“我、我的”。(2)“以之为”的省略,把它作为。(3)依次替代。5.—词多义⑴度何不改此度()皇览揆余初度兮()■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己失期(《陈涉世家》)()■⑵修又重之以修能()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修守战之具(《过秦论》)()■⑶Z帝高阳之苗裔兮()又重之以修能()恐年岁之不吾与()
4、⑷以惟庚寅吾以降()■肇锡余以嘉名()■乘骐骥以驰骋兮()■答案:度:法度时节估计修:美好的修建长、高整治之:助词,的代词,我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以:连词,不译介词,把连词,表目的,來资料园地1•走近作者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纪中期,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尊崇。名平,字原。《离骚》中则自称名正则,字灵均,这是前者的转写化名。“正则”与“灵均”是“平和原”二字的引申义。屈原与怀王同祖,他当左徒,是以宗亲而任重臣。楚武王
5、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秫归)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在政治上的活动,据《屈原列传》所载,并用屈原作品相印证,主要有:内政方面赞助怀王,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划宪令及变法;外交方面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屈原为实现楚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
6、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I'可。楚怀王死了以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当吋,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受到了广泛的同情。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顷襄王一怒Z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大约此时郢都在庄跻暴郢Z后,“百姓震愆”,“民离散而相失”,他只得去故乡而就远而己。于是,他又慢慢地顺着沅江,向长沙走去。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松槁”,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于汨罗江中,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屈原学识
7、渊博。他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和一些重要历史传说,都很熟悉;对于春秋以来的各大国的历史和一些重要人物,也很了解;而对楚国先王的创业史,尤为精熟。在这广阔的领域里,他总结了许多治世之理,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在屈原的作品屮,随处都表现有忧国忧民、忠君政治的思想感情。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來感右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
8、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一一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屮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中的“国风”与《楚辞》并称为“风、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