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648784
大小:58.1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4
《现代制造背景下机械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及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现代制造背景下机械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及探索摘要:面对现代制造背景下,机械专业应用型人才应该如何培养才能适应机械制造业的发展需求这一实际问题,本文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结构、课程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探索出提高应用型大学生创新应用能力培养的新路。关键词:现代制造;机械专业;应用型人才中图分类号:G64一、现代制造业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机械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各个部门提供机械装备的重要行业,每年都亟需大量高素质、高质量的专业人才。现代制造业较传统制造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传统机床变为数控机床和加
2、工中心,加工方法变为数字化编程制造,设计变为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等。企业制造格局、管理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机械制造专业是全国高校各类专业中培养人数最多的专业,能否使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和企业需求接轨,学生毕业后能否尽快胜任自己所担负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速度、水平以及机械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目前,工科高校专业课程内容较为陈旧,现代设计、制造新概念、新知识、新内容亟待补充。实验、工程实践能力亟待加强,如何提髙髙等院校机械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专业素质的培养质量,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二、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界定不同层次的高校,
3、人才培养模式不同。具体应通过专业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实践环节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形成本校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对于独立学院来说,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熟练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生产一线工作的机械专业应用型人才。国家经济发展和吉林省地方经济发展要求高等教育能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本科应用型教育是本科层次的教育,它既有普通本科教育的共性,又有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的自身特性,它更加注重的是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从教育理念上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加强调以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核心能力为重点,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4、。在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应以知识的应用为重点。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现代制造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应该如何培养?本文将从课程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提高应用型大学生创新应用能力培养进行探讨。1、课程结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结构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只有科学合理的构建课程结构,才能使应用型人才目标达到优化。在机械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要从现代设计制造实际需求出发设置专业课程。根据现代制造多学科交叉、融合、光机电相结合的特点设置现代制造内容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如设置突出训练学生职业技能的课程,如开设使用先进的
5、设计软件进行机械产品三维数字化设计课程、数控加工与现代化制造课程、现代特种加工技术等课程;设置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的有关课程,如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与领导、顾客、服务人员沟通、与同事团结协作共事的能力等课程,而且强调设置的课程要以知识为基础、以知识的应用为侧重点。2、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以能力培养为基础来组织课程教学,我们采取的方法之一是根据现代化企业需求,与一汽相关设计企业单位、用人单位合作,聘请企业具有丰富实际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专业课教师,为本科生开设选修课,结合现代企业产品设计需求开设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三维数字化建模等课程
6、。方法之二是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对课程教学进行多种形式的组织,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后专项培训,并把培训与学生获得职业资格培训合格证书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方法之三是将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紧密结合,充分利用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设计等环节使学生接触企业实际,了解先进的设备和现代化加工手段。特别是对于实验条件、手段、较为落后的高校,更要借助于企业的力量补充学校资源的不足。3、教学方法基于问题的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授课效率,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开发学生的潜能,激
7、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需要授课教师注重对学生工程意识的训练,注重理论结合实际,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互动探讨法。在课堂上,不但教师主动、脑动、手动、嘴动,也要让学生动耳、动心、动嘴、动行。教师根据每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提出主题教学的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让学生发表见解,教师在归纳分析学生见解正确与错误的基础上,作更为深入的探讨。(2)典型案例法。课堂上教师结合科研、生产实际案例剖析解决方案。使学生感到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环环入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