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及消除

浅议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及消除

ID:32647286

大小:56.5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4

浅议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及消除_第1页
浅议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及消除_第2页
浅议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及消除_第3页
浅议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及消除_第4页
浅议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及消除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及消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及消除中图分类号:G804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0-000-01摘要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能力和身体机能暂时下降的现象,是运动进行到一定阶段必须出现的生理变化,是训练效果的具体表现。人体只有经过一定程度的疲劳,才能获得超量恢复,机能得到提高。本文通过对疲劳产生的原因,研究消除疲劳的方法有利于运动后尽快地恢复体力。关键词疲劳训练效果恢复一、疲劳产生的生理机制(一)体内物质的消耗机体运动就要伴随着能量的消耗,能量的供应主要来源于糖、脂肪、蛋白质的有氧和无氧代谢,随着运动量

2、的加大,机体能量的消耗就逐渐增多,当达到一定量时机体内能源物质大量的消耗,以至于耗竭。没有了能量也就意味着机体无法正常运转。(二)乳酸的堆积乳酸是无氧代谢的产物,血乳酸也是衡量乳酸能系统的功能能力的最常用指标。乳酸是一种强酸,在体内聚积过多,超过了机体的缓冲及耐受能力时,会破坏机体内环境酸碱度的稳态,进而又会限制糖的无氧酵解过程,直接影响ATP的再合成,导致机体疲劳。(三)中枢神经失调这种学说认为人体连续从事负荷的运动,可使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之间的均衡性遭到破坏,造成过度兴奋或过度抑制,破坏了原有的动力定型,

3、导致皮层下功能发生紊乱,引起器官和系统功能失调。(四)内环境的变化长时间激烈运动,机体内部环境的物理、化学变化致使皮层下中枢的协调功能紊乱,引起某些内脏器官的系统的功能下降,肌肉力量下降,肌肉兴奋性及活动性下降,工作效率降低,当这几个因素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机体出现衰竭产生了疲劳。例如细胞的、等离子的水平,血液容量和渗透压、体温等都是影响体内平衡的因素。二、疲劳的消除(一)休息休息的方法很多典型就是睡觉。睡眠时感觉机能减退,意识逐渐消失,机体与环境的主动联系大大减弱,失去了对环境变化的精确适应能力,全身肌肉处于放松

4、状态。只有通过充足的睡眠,精神和体力才能得到彻底恢复。还可以通过其他娱乐性的调节方式:例如在大负荷运动后可以通过听音乐、游戏和一些轻微的休闲娱乐活动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还可以通过运动与休息交替从而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二)物理疗法当一次大强度训练结束后,和队友一起对机体进行按摩式的放松,有助于缓解疲劳。还可以采用沐浴等手段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沐浴可以产生温度效果、水压效果和清洁效果。水温在摄氏42-45度为热水浴,水温在摄氏36-39度为温水浴,水温在摄氏13-20度为冷水浴。热水浴和冷水浴对交感神经有刺激作用,会

5、使血压升高。温水浴对副交感神经有刺激作用,可以起到镇定作用。温、热水浴可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皮肤血流量,有利于肌肉代谢产物的排除。(三)合理的营养补充体质的增强是在体能恢复中实现的,而体能恢复很大程度上要靠合理的营养补充。但是如果“营养不合理,将会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运动能力下降,甚至产生疾病和创伤”。因为合理营养支持运动训练,是运动员保持良好健康和运动能力的物质基础,能够提供适宜的能量,帮助剧烈运动后机体的恢复,还可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或减轻其程度,解决运动训练中的一些特殊医学问题,更可以保障肌纤维中能源物质(

6、糖原)的水平稳定,减少运动性创伤的发生率。通常情况下,运动员摄入的热能与所消耗的热能应保持动态平衡,热能不足,会使人体机能下降、运动无力、免疫力下降、多种营养素缺乏,会损害健康和运动能力;摄入热量多少要取决于消耗热能的多少,与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密度、持续时间,以及运动员年龄的大小有关,合理的热能不但有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还有利于运动疲劳的恢复。营养疗法既是一种恢复方法又是一种训练手段。从恢复角度来说,运动员如缺乏必要营养,不但会延缓恢复速度而且还会导致机能减弱。其主要途径是高糖膳食和肌糖元恢复;服用维生素C(

7、训练期每天lOOmg,比赛期每天300mg,均分三次服用),连续补充一周。(四)心理学疗法运动训练中运动员神经能消耗大于体能消耗,生理和心理恢复应统筹兼顾,不能舍一取一。运动训练结束后,运动员可以通过语言、暗示、诱导等方法,调节大脑皮层的功能,加速疲劳的消除。心理训练一般要在专门人员指导下进行。三、结论与建议疲劳是运动训练必然产生的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对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和技术的发挥都有很大的影响,严重的会影响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消除与恢复疲劳的方法很多,教练员要通过对运动疲劳产生的原因进一步了解,不断掌握判断疲

8、劳发生的方法,来经常了解运动员疲劳的程度,并针对不同的疲劳情况,选择几种方法配合运用,才能加快运动员疲劳的恢复,从而达到尽快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参考文献:[1]王建国•关于疲劳与恢复的综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32(1):87-88.[2]钟荣辉.肌肉疲劳的细胞机制研究进展[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7.13(3):28-31.[3]王荣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