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主体向度和客体向度统一

浅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主体向度和客体向度统一

ID:32646548

大小:61.0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4

浅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主体向度和客体向度统一_第1页
浅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主体向度和客体向度统一_第2页
浅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主体向度和客体向度统一_第3页
浅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主体向度和客体向度统一_第4页
浅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主体向度和客体向度统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主体向度和客体向度统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主体向度和客体向度统一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能否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脉络,对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包含了两个向度,即主体向度和客体向度。其中对人的活动及其发展的方向和可能性的关注构成其主体向度,而对客体的发展即对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的探讨和论证则构成了其客体向度。本文试图从主体向度和客体向度出发,寻求主客体向度的统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未来作出合理科学的展望。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向

2、度;客体向度;社会利益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由此可见,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脉络与否,对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至关重要。马HTTP/1.1200OKDate:Mon,12May201404:55:17GMTServer:Microsoft-IIS/6.0X-Powered-By:ASP.NETX-AspNet—Version:2.0.50727Consumin

3、g—time:3181Set-Cookie:_ReadAuth=wfTUoieJrr/IGYo8avXre0t3eHx+FfNoRXu7e2QK5bG7p3Sdv+jcQACoxaUozNCC;path=/;HttpOnlySet-Cookie:ASP.NET_SessionId=patx2z2cky2ijyntjo5ojkrl;path二/;HttpOnlyCache-Control:private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gb2312Content-Length

4、:91256河北公共图书馆共享functiondoPrint(){varbdhtml=window.document・body.innerHTML;varsprnstr二"“;vareprnstr二"varprnhtml二bdhtm1.substr(bdhtoil,indexOf(spEnstr)+17);prnhtml=prnhtm1.substring(0,prnhtm1.indexOf(eprnstr));var.first=“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主体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包含了两个向度,即

5、主体向度和客体向度。其中对人的活动及其发展的方向和可能性的关注构成其主体向度,而对客体的发展即对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的探讨和论证则构成了其客体向度。因此,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主体向度和客体向度出发,寻求主客体向度的统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未来作出合理科学的展望。一、革命斗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统一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而非教条,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一贯坚持的一个基本的方法论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的学说时强调的是它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其革命的批判

6、精神。恩格斯在晚年继续强调:“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第一次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通过调查研究,深刻分析论证了中国革命各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党内一度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主义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斗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党领导革命特别

7、是抗日战争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科学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毛泽东在1937年8月在延安写了《矛盾论》,对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进行了论述,尤其是他认为“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这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的哲学理论基础。由此可见,毛泽东思想从萌芽到成熟再到最终形成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无处不体现着

8、革命斗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统一。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与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o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果。尽管如此,由于党在指导方针上出现的严重失误,导致社会主义的发展遭遇严重曲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深刻认识错误,科学分析原因,拨乱反正,使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