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红楼梦》解读中对于黛钗形象常见置换

浅议《红楼梦》解读中对于黛钗形象常见置换

ID:32645929

大小:67.8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14

浅议《红楼梦》解读中对于黛钗形象常见置换_第1页
浅议《红楼梦》解读中对于黛钗形象常见置换_第2页
浅议《红楼梦》解读中对于黛钗形象常见置换_第3页
浅议《红楼梦》解读中对于黛钗形象常见置换_第4页
浅议《红楼梦》解读中对于黛钗形象常见置换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红楼梦》解读中对于黛钗形象常见置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红楼梦》解读中对于黛钗形象常见置摘要:《红楼梦》自问世以来,不知引得多少文人雅士为之折腰,大大小小的民间红学会不计其数,考证派、索隐派、以周汝昌为代表的“新红学”学派以及以冯其庸为代表的"当代红学”学派各自蓬勃发展,甚至一度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说法。而红楼梦的艺术造诣也的确极高,被世人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达到了中国小说史上不可超越的巅峰。《大英百科》更盛赞红楼梦的价值几乎等于一整个欧洲的。在红楼梦取得的众多艺术成就当中,其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尤为成功和突出,宛如一幅生动的“人物画廊”。从古至今的红

2、学研究者们,也颇有一些有识之士研究小说中大大小小、男男女女的人物,而在他们丰富的研究成果当中,我们可归纳出“闲逸避世”的贾宝玉,'‘颇为隽永多才,孤傲不羁”的林黛玉,“圆滑世故,温柔端方”的薛宝钗等等人物形象。但是,随着红学研究的快速发展,这些常见的观点和"经典”的结论已经越来越无法真正令人信服,尤其是在解读宝钗与黛玉这两位红楼梦中的女主角形象时,历代红学家常常会被发现因为理解的偏差,从而对其二人的真实性格进行了置换。关键词:红学派系艺术成就形象对比置换红楼梦之所以数百年来长立于民族文学文化之林而不倒,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究其原因

3、,最重要的莫过于它贴近生活,丰富、深厚、逼真、自然的叙述和描写。红楼梦的世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再加工从而创作出的,浑然天成,不见人工斧凿。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红楼梦同样打破了以往"好角皆好,坏角皆坏”的写法,多用语言描写的方法,力从生活的多个方面,立体化地勾勒人物性格,使人物更加真实丰满,也更加栩栩如生。在金陵十二钗中,以钗黛为代表,我们可以看到曹雪芹在人物塑造上,普遍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封建女性形象。在以往的红学研究中,林黛玉常常被认为是尖酸、刻薄、敏感,但同时清丽脱俗、孤傲不羁、气质出尘,与宝玉有

4、着心灵与精神上的契合点,是封建叛逆者的象征。薛宝钗则是温柔端方,随分从时,世故圆滑并且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的卫道士。乍一眼看去,红楼梦中似乎确实透露着这样的讯息,黛钗的形象也似乎已经板上钉钉。然而,无论是宝钗,还是黛玉,她们在曹雪芹的笔下都是一个活生生存在并且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成长和改变的人,没有任何一个人的性格是从出生以来一成不变的,黛玉和宝钗也是,她们所处的外在环境大观园在改变,她们的内在环境年龄和心境也在改变,因此,在这样的双重影响下,人无法不改变,我们也无法为任何一个人贴上标签。尤其是林黛玉,她6岁来到贾府,直到18岁去世,期间

5、贾家的荣辱沉浮、亲人对她的态度、长嫂长姊对她的教养、宝玉与她的关系,一点一滴的改变都会直接影响到她的心防戒备从而引起她的性格变化。而一个人性格的最终形成一般在十六到十八岁之间,根据原文,黛玉在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提到,自己方满15岁,也就是说从她15岁起,已与宝钗冰释前嫌,并且通过后文的描述,我们也确实能感受到黛玉正在慢慢接受并吸取宝钗的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例如在第六十二回中,黛玉借桂花油一事打趣宝玉,不想也趣着了彩云,宝钗瞅了黛玉一眼,若是放在从前小儿时,黛玉如何能欢喜别人对自己使眼色呢?按她孤高自傲的

6、性格,就便错也不认错。然而这时,黛玉却"自悔失言、自悔不及”。第七十六回中,黛玉见到宝玉更是不加亲昵,谓不能从小时言。这些我们都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黛玉的性格在改变,在进化,成熟的她会产生新的思想,倘若一定要为黛玉贴签概括性格,那也应该是以她最终形成的性格为准才能更加能为人所接受。其实,林黛玉表面桀鹫内心却温柔,薛宝钗看似温柔而内有反骨。先来说说黛玉,在与丫鬟下人的眼中,小红评论她是“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但真正与黛玉相处的丫鬟紫鹃,却成为了黛玉逝去时口中的“姐姐”,雪雁也是同她一起长大。第五十七回紫鹃照顾宝玉回来后,更是与黛

7、玉睡在了一张床上,可见黛玉并不将丫头视为下人,并且与丫鬟们的关系十分亲密。在第二十六回中,小丫鬟佳蕙提到自己''好造化,可巧老太太给林姑娘送钱来,正分给她的丫头们,见我去了,林姑娘就抓了两把给我”,可见,黛玉不仅对自己的丫鬟和蔼,同时对所有的下人都十分友好和善。“抓两把”也显出了黛玉的慷慨大方。在思想方面,林黛玉还一直被认为蕴含着广大群众愤怒反抗的精神,具体表现在拒绝贾宝玉转送给她的北静王名贵念珠,与宝玉在大观园内偷读《西厢记》,坚持自己的精神伴侣并追求婚姻自由等等。我们都知道黛玉自傲,其实人过于骄傲的真实原因实际是一个人过于自卑,

8、黛玉从小就听见母亲说:她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而她又是丧母无人教养才投奔贾母而去的,因此我们看到林黛玉在刚到贾府的时候也确实有自卑心理:“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同时,黛玉又气质脱俗,美爲如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