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其作用机制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80例随机分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用灯盏细辛30ml/d,对照组用丹参注射液12ml/d均以14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r指数变化及其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指数升高,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
2、的诊断要点》[1],全部经颅脑CT和(或)MRI确诊。1.3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年龄45〜80岁,有颈内动脉梗死症状和体征,参照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属于16〜30分,病程48h以内患者[2]。1.4排除标准年龄在45岁以下,80岁以上者,脑卒中后遗症,脑出血,由瘤卒中和外伤性梗死等其他原因所致卒中,呼吸衰竭,合并急性消化道出血,严重感染,严重心律失常,及心肾功能衰竭而影响观察指标者。1.5方法两组均接受控制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血小板聚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对照组用生理盐水
3、200ml+复方丹参注射液12ml,静脉滴注,1次/d,14d为1个疗程。治疗组用生理盐水200ml+灯盏细辛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1次/d,14d为1个疗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接受14d的治疗。1.6疗效评定标准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7、14d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指数评分(BI90%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NIHSS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NIHSS减少18%〜45%。无效:NIHSS减少〈17%。按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区缺损程
4、度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总分在0〜15分为轻度损害,16〜30分为中度损害,31〜45分为重度损害。1.7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治疗后7、14d,NIHSS比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BI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见表1、2O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7.5%)显著高于对照组(75.0%)(P<0.05)o见表3。2.3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
5、无变化,治疗组中2例在滴注灯盏细辛时出现面色潮红,在减慢输液滴数后症状消失。3讨论脑梗死致残率死亡率高。脑缺血发生后,缺血脑组织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急性期主要由于能量代谢障碍,离子平衡失调,兴奋氨基酸毒性由自由基产生增加,导致神经元急性损伤,亚急性期,发展为炎症细胞凋亡,慢性期逐步转变为修复反应,同时伴有神经功能不同程度的恢复[3]。在此过程中损伤区及其周围发生的炎症启动于急性期,发展与亚急性期,并影响到慢性期的恢复,关系到脑缺血损伤的严重程度及其功能恢复,因此改善循环恢复血流抗炎症治疗对减轻脑缺血损伤,促进慢性期神经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其中脂类炎症介
6、质白三烯是一类重要的炎症介质。灯盏细辛注射液为菊类植物短夢飞篷属植物灯盏花中提纯的同类化合物,有效成分为二咖啡酰奎宁酸酯及野黄苓昔,经试验研究证明灯盏花可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蛋白激酶(protem,kinasec,pkc)移位激活。保护缺血脑细胞,具有舒张微血管,改善管内皮功能,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动脉流量并有效提高脑微循环灌注,增加脑组织的血流供应,特别是缺血半暗带区域的脑血流,减轻再灌注损伤,改善炎症反应[4]。灯盏细辛注射液改善微循环,减轻脑细胞水肿,抑制白三烯组胺等炎症介质的产生,改善神经功能[5-6]o本文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应用灯盏细
7、辛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通过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1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BI指数比较,治疗组治疗后7、14d,NIHSS评分量显著降低,BI指数明显恢复(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7.5%)显著高于对照组(75.0%),说明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通过减少再灌注损伤产生的炎症链反应,减少脑水肿,改善脑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致残率,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参考文献[1]中华神经科学会.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6.[2]陈清棠•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8、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3]魏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