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二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二

ID:32635320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4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二_第1页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二_第2页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二_第3页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二_第4页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二第二课时对话平台回顾1、背诵《望庐山瀑布》,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所描绘的画面。2、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方法。(巩固积累,引导方法,为《绝句》的学习做准备。)自读1、按上节课的方法,自读学习。学习生字,进行识记,读准字音。2、交流自学情况。出示卡片认读生字,(鹭、含、岭、泊、吴)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个别字注意扩词练习,加深学生对字意的理解,促进识记。3、指读诗句。抓住重点的字音,进行指导。如:1dquo;翠rdquo;读1dquo;平舌音

2、rdquo;,1dquo;泊rdquo;读1dquo;bordquo;不要发成ldquo;berdquo;的音等。(挖掘学生识字经验,引导主动识字。加强识字经验的交流,培养学生多渠道识字的良好习惯。)写字1、出示ldquo;我会写rdquo;中的ldquo;吴、含、窗、岭、鸣、绝、泊、柳rdquo;,引导学生从字形、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并把自己提醒大家在书写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说清楚。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如:ldquo;窗rdquo;注意不要丢掉ldqu

3、o;囱rdquo;字上面的小撇。Idquo;含rdquo;和ldquo;岭rdquo;的里面都有相近的部分,注意ldquo;含rdquo;里面的是ldquo;今rdquo;,ldquo;岭rdquo;里面的是Idquo;令rdquo;。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写字是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教学中应突出其主要地位,下大力气,抓实抓好。以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感悟1、出示诗句(不出现插图),默读诗句,利用工具书自学诗句内容。2、启发思考:如果让你为这首诗

4、配上一幅画,你觉得画面上应该画些什么,并说出理由。3、组内交流。有条件的可采用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动笔画简笔画,并说出这样画的理由。交流过程中要注意重点字词的理解。如:ldquo;含rdquo;ldquo;东吴rdquo;(一句一景、色彩多姿是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创设情境,变ldquo;话rdquo;为画,有机地转化学习活动,在学生想画、说画、赏画、评画的过程中,理解了诗句的大意,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但组织过程中要注意ldquo;画画rdquo;不是活动的主体,只是理解诗意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不

5、能花费过长时间,以免喧宾夺主,偏离重点,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诵读1、出示插图或学生的优秀画作,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图文对照,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以及诗句寓情于景,景美情浓的特点。3、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读背诗句。如:自读、小组合作读、配乐读、指画面读等,实现美读成诵的学习目标。拓展1、把自己收集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2、有条件的可以召开一个小型ldquo;诗歌朗诵会rdquo;,展示学生课外的古诗积累情况。伴教锦囊:词语解释:1.庐山一在江西省

6、九江市南,自古以来就是浏览胜地。2.香炉一炉山西北部一座高峰的名字。3、紫烟一山上水气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紫色烟雾。4.前川一山前面的河水。5.银河一天河。4.九天--天空最高处。黄鹏:黄莺。鹭:鹭鹫。西岭:泛指岷山。岷山在成都西,冬夏积雪,千年不化。含:从窗中远看西岭白雪,所以用ldquo;含rdquo;。东吴:指今江苏、浙江一带。相关链接: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诗人。他在诗歌中热烈歌唱进步的社会理想,表示了对黑暗统治势力的极大轻蔑;他善于以豪迈的笔墨绘祖国壮丽山河,

7、写了许多想象丰富、气势奔放的优秀诗篇。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李白达到了浪漫主义艺术的顶峰。ldquo;诗仙rdquo;,是人们对他的美称。本诗大概是他在开元十三年(725)出蜀后的第二年游览庐山时作。原诗二首,这是第二首。庐山峰岩奇秀,泉瀑飞湍,无限风光。诗人在对壮丽的自然奇景的描绘中,也展现出自己开阔的胸襟和昂扬的气概。《绝句四首》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这是第三首。诗人在这首七绝中写了四种景物:黄莺在青翠的柳丛中鸣叫,白鹭在万里碧空中飞翔;西岭上千年的皑皑白雪,浣花溪中停泊的万里行舟,构成

8、了一幅明丽清新、开阔生动的图景。描写中有动有静,鸣啼的黄莺,飞翔的白鹭是动景,千年积雪,停泊行舟是静景,动静相间,和谐完美。这明快开朗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欢快激扬的思想感情。全诗通篇对仗,极为工稳,表现了诗人对诗歌语言的锤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