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634914
大小:63.32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14
《对企业经营活动中薄弱环节效益审计对策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企业经营活动中薄弱环节效益审计对策探析【摘要】经济绩效审计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经济监督活动,是审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对于减少企业在购销、基本建设、财会管理等营运过程中产生的违规和资源浪费现象、提升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以及提高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效益审计工作的逐步开展,各级审计部门在效益审计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应该看到,目前基层单位的效益审计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关于企业绩效审计的实践和探索尚在不断深化之中,还存在一些难点问题,有待审计人员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加以解决。而本文通过对当前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及
2、现状进行剖析,以期对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关键词】效益审计薄弱环节对策今年初,李克强总理在听取审计署年度工作汇报时提出了“要实现审计全覆盖,凡使用财政资金的单位和项目,都要接受审计监督”的工作要求。审计全覆盖就是对法定审计对象和范围的全面覆盖。对于当前普遍存在人员少、任务重矛盾的基层审计部门来说,依法加大力度,实现包括效益审计在内的全覆盖的方式方法就需因地制宜。一、实现企业审计全覆盖的指导思想围绕企业中心工作,以监督检查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为基础,以公共资金、国有资产为监督重点,逐步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依法全面履行审计职能,充分发挥国家利益捍卫者、经济发展“安全员”、
3、公共资金守护者、权力运行“紧箍咒”、反腐败利剑和深化改革“催化剂”的作用,推动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二、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基本途径(1)每年年初,按照上级审计部门工作要求,结合组织部门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委托情况,以“审计项目无重复、审计监督无盲区”为目标,按照“计划可行、相对稳定、前后衔接、上下互补”的原则,制定全年审计项目计划。审计计划可以按照审计项目类型统筹安排。(2)坚持前移审计关口,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实施“屡审屡犯”单位“定期”审计,即:将“屡审屡犯”的部门列为重点审计对象,每年列入年度审计计划,定期审计,直至问题彻底整改,达到以审促改的审计目的。二是与专项资金审计相结合,将
4、任职时间长、所在单位流动资金量大、职工群众反映问题多的干部作为重点审计对象,加大副科级以上干部的监督力度。(3)强化审计整改监督检查的力度,促进审计作用的真正落实,避免年年审年年犯现象。审计全覆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审计的作用,使得审计真正发挥“无影灯”的效果。因此,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处理、审计意见建议的落实等要及时跟踪,建立健全整改反馈和督办机制。对于没有及时整改、拒不整改的、屡改屡犯的要进行公告,发挥舆论的监督在整改落实中的作用,做到审计一个项目就要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不是将审计当成走过场。在审计结果的运用上,要通过进一步强化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的作用、与组织部门的沟通交流、与纪检监
5、察部门的联系等方式,将审计结果全面运用到领导干部考核、晋升等方面,做到审计作用发挥的全覆盖。三、基层审计部门开展效益审计的难点当前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现状尚存在思想观念重视不够、评价无固定标准、审计独立性差、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信息化程度低且效益审计技术手段落后等弊端,同时对效益审计的难点详析如下:(1)审计手段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对审计报送资料缺乏有效的行政执法手段。真实完整的资料是审计部门进行审计的基础,效益审计不仅需要财务报表、帐册凭证等资料,还需要被审计单位或部门开展业务活动的相关资料。但审计法律法规对审计资料不真实的没有明确的处理处罚依据,且法律规定的'‘与审计事项有关资料”模糊
6、,造成有关被审计单位借口与审计无关而不肯提供资料,使审计工作在索要资料阶段就因为缺乏有效的法律或行政手段而面临重重困难。二是审计部门对调查取证人的行为无有效的制约措施。审计调查取证权是审计部门要查清问题必须行使的权力,效益审计更需要从项目涉及的各个层面进行取证,有属于审计部门管辖的审计对象,也有不属于审计对象的。审计法律法规对不配合审计调查、不提供资料的未明确规定相应后果及接受调查方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使审计机关对有些问题无法查清,难以准确定性处理,只好放弃在审计报告中揭露反映。(1)效益审计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宪法和法律赋予了审计部门审计监督的职权,但在法律规范上,主要是规范被审计单位
7、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方面的规范比较笼统。效益审计与真实合法性审计在审计范围、内容和方法上都有很大不同。如真实、合法性审计一般针对某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而效益审计涉及人员杂、单位多,范围广,要围绕项目的各个方面发表意见,建立在单一会计主体上的审计规范、审计报告制度与效益审计不相适应,需要改进。另外,真实合法性审计的证据客观性较强,审计风险较小,效益审计取证需要更多地依靠主观判断,审计风险较大。因此,需要制定有关适应效益审计的准则、规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