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633535
大小:60.9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3
《专利侵权诉讼中被告的抗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利侵权诉讼中被告的抗辩Onthedefencefromthedefendantsinpatentinfringementlitigation张先芸王海凤作者单位: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摘要】随着我国专利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专利纠纷也曰益增多,其中专利侵权纠纷占据专利纠纷的半数以上,各地方法院在审理专利侵权诉讼吋,对于是否构成侵权、侵权抗辩事由及其具体实施标准和尺度都存在着差异。再加上我国对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不作实质审查,导致了一些不符合2008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为《专利
2、法》)规定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获得专利权。这就使得有些企业通过控诉竞争对手专利侵权对其进行打击,甚至将其拖垮,因此,作为被控侵权方自身对其是否构成侵权应当有明确认识,当被卷入诉讼吋,应诉策略的选择更是关系重大。本文通过分析专利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分析行为人的行为在满足什么条件下方构成专利侵权,并提出了当被卷入专利侵权诉讼时,被告可供选择的抗辩事由。【关键词】专利侵权诉讼侵权抗辩1.专利侵权纠纷的含义专利侵权纠纷是指:在专利权的有效期内,行为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营利为目的制造、使用、销售、进口专利产品的行为,或
3、使用专利方法及使用、销售、进口依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产品的行为。2.专利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般的民事侵权的构成要件包括四个方面:违法行为、损害结果、违法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有过错。专利侵权区别于一般民事侵权具有其特殊性,除应考虑以上四个方面的条件外还应结合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专利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请求人具有有效的专利权根据上述专利侵权的含义可知,请求人具有有效的专利权是他人侵权行为存在的前提。根据专利权的特点,可能构成侵权的行为首先应当是在专利权的有效时间范圉和地域范圉内做岀的
4、。(2)侵权行为的违法性侵权行为的违法性,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或强制性规定。根据违法行为的表现形式,又可以分为作为的违法行为与不作为的违法行为。作为的违法行为,是指法律禁止实施某种行为,行为人违反规定实施了该行为。不作为的违法行为,是指法律要求人们在某种情况下应实施某种行为,而负有此种义务的人却未实施。专利侵权行为一般表现为作为的违法行为。(3)损害事实的存在损害事实,既包括对他人财产的损害,又包括对非财产性权利的损害。无论损害后果能否以货币加以衡量,只要对他人人身或财产利益造成了损失的事实,均构
5、成损害事实。对财产的损害,包括直接损害与间接损害。直接损害又称积极的财产损失,是指受害人现有实际财产的减少;间接损害又称消极财产损失,是指受害人可得利益的减少。专利侵权行为的危害后果一般都表现为间接损害。(4)违法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违法行为和损害结果Z间有因果关系是指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Z间的客观联系,即特定的损害事实是行为人的侵权行为必然引起的结果。只有违法行为和损害结果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时,行为人才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5)行为人主观有过错过错反映了行为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心理状态,是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的必
6、备前提。过错根据其类型分为故意与过失。故意,是指行为人预见到白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损害结果,仍希望其发生或放任其发生。过失,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结果应预见或能够预见而因疏忽未预见,或虽已预见,但因过于自信,以为其不会发生,以致造成损害后果。在侵权行为中,一般而言,对过错程度的划分并不影响民事责任的成立与否,也不会影响赔偿责任的大小,因为只要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无论其是故意还是过失,其赔偿的范围由损害的结果决定,不会因其过错较轻而减轻其赔偿。1.被控侵权诉讼中被告的抗辩事由3.1现有技术抗辩3.1.1现有技术抗辩的含义现有技
7、术抗辩,又称公知技术抗辩,已有技术抗辩(2003年北京高级人民法院制定的《专利审判若T问题的意见(试行)》曾经明确提出现有技术抗辩原则的概念;我国专利法中正式写入现有技术抗辩原则是在2008年对专利法的第三次修正之后),是指在专利侵权诉讼中,被控侵权人不通过行政程序质疑专利权的有效性,而直接在诉讼程序中提出并证明自己所使用的技术与现有技术相同或者相近似,从而证明侵权不成立而免于承担侵权责任的一种抗辩形式。3.1.2可以用来进行侵权抗辩的现有技术的范围我国《专利法》中只概括的说明是可以运用“现有技术”在专利侵权案件中进行
8、抗辩,并在《专利审查指南》中规定了现有技术的范围为:申请FI(有优先权的,指优先权FI)前在国内外岀版物上公开发表、在国内公开使用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的技术。但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公众所知的技术”的含义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学界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为公众所知的技术,应该包含可以为公众所自由使用的涵义。采取了保密措施的那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