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621080
大小:482.50 KB
页数:77页
时间:2019-02-13
《高职高专:(江苏)【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始于1988年开设的“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1995年更名为五年制高职“现代电气技术及应用”专业,该专业在2003年被评为江苏省五年制高职示范专业。2000年开办招收高中毕业生的3年制“自动控制技术专业”,2002年增设“自动控制技术、工商企业管理”双专业;2005年,根据教育部高等院校专业目录,更名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2006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办学水平评估中被专家评为“优秀”;2009年被评为无锡市示范性专业;2010被列为
2、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一、专业建设基础1.确立并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系统改革课程体系得益于开始于2006年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作为学院重点专业进行了系统化改革和建设,确立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学习—工作—学习”的工学交替。按照“调研、归纳、排序、重组”这一顺序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通过调研,明确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主岗位为自动化设备工艺实施(操作)、自动化设备安装、自动化系统调试等岗位,次要就业岗位是自动化系统维修、小型自动化系统集成、自动化产品(系统)销售等;通过召开专家
3、座谈会等方式,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根据“新学徒(员工)、普通技工(员工)、高技能人才”三个职业能力发展阶段所对应的“入门、专项、综合”三个学校学习阶段安排以实践为主导的专业课程;为使学生初步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工作环境及岗位工作任务,在入门学习阶段特别设置了“看企业、讲专业”认识实习;为促进学生工作与学习的有机结合、培育职业素养,并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积累感性认识,在专项学习阶段设置10周或20周的顶岗实习,学生一方面进入企业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普通技工工作,另一方面同步学习岗位生产工艺、企业质量管理等相关课程
4、。综合学习阶段设置12周的毕业实习,根据实习岗位任务,结合毕业设计课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工作岗位具体问题,以提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实现预就业。三次实习与专业课程一起构成了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的三个递进台阶。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142.加强以实践为主导的专业课程建设,以“做中学”为主导改革教学方法引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理念,将未来工作岗位与在校学习进行对接,并以实践教学为主导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将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措施。在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教学中,教师按基于工作过程
5、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这一具有普适性的六步法展开教学,学生通过“做中学”获得物化的成果,教师以成果完成情况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经过多次循环,使学生逐渐了解并掌握六步法,逐渐增强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通过示范建设,在以实践为主导的专业课程中,已建成《运动控制系统安装调试与运行》国家精品课程,《交流调速系统及应用》、《小型综合自动化系统集成》两门省级精品课程,以及《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三门院级精品课程。同时初步建立了专业教学资源库。3.校企合作,构建“教学做”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电气自动
6、化技术专业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提出了14涵盖逻辑控制、运动控制、过程控制三大类控制对象的柔性自动化实训设备设计及建设思路。2008年,由团队教师研制的“柔性自动化综合实训设备”在首届全国高校自制教学仪器设备评选活动中获自制教学仪器设备优秀成果奖,“柔性自动化综合实训设备”、“输送、均匀铺料实训设备”申获两项发明专利。示范建设过程中,按照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实施的要求,先后建成集教、学、做一体的交流调速实训室、运动控制实训室、过程控制实训室、电机与电气实训室等。无锡地区是江苏省乃至全国的制造业高地,无论是目前制
7、造业设备的自动化装备水平、自动化系统集成能力、先进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开发能力,均走在全国前列。依托这一优势,专业先后与信捷电气、汇川技术、施耐德电气等公司合作,构建校企合作双赢的专业课程建设与实施平台。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基地建设、共建实训室、资源共享、学生就业、教师脱产挂职锻炼、课程开发、专业建设、技术服务等方面全面合作,初步建成一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不仅注重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职业技能培养,还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和人的全面发展,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
8、高。鼓励学生全程参与自制实训设备,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申报院级、省级创新项目,申报企业提供的、本专业自行组织的、省级、国家级各级各类竞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小组竞赛,学生申报专利等手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特别是营造创新教学的软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行业企业专家全程不仅参与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实践体系的建设,还共同就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企业文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