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620029
大小:3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3
《锤炼过硬的文本解读功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锤炼过硬的文本解读功力(转载)作者马骉(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虹口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华师大中文系兼职硕士生导师。)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基础环节,对教学的成功起着奠基和保障作用。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跟了解学情、设计教案、组织活动、指导引领、测试评价和反思改进一样,是基本的重要的专业能力。锤炼过硬的文本解读能力既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教师职业良知的一种体现。然而现实令人堪忧,这个语文教师的基本能力要求,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成了一个必须努力达成的高标,这是语文教师也是语文教学的悲哀。“不读”、“浅读”、“强读”和“误读”是目前文本解读的四大顽症
2、。 不读不读文本是一种反语文教学的行为。“不读”并非指对文本不作任何的阅读和分析,完全放弃对文本的解读权利,而主要指放弃对文本作自觉的、独立的、主动的解读权力。少数教师解读文本完全依赖现成的别人的解读成果,对现成的别人的成果不加思索不加分析的直接搬移,成了毫无主见的“搬运工”。对教学参考资料的过度依赖和对名师教案的被动搬移是少数语文教师“不读”文本的典型做法。对教参提供的“参考”和名师教学经验的“愚忠”和盲从,是语文教师丧失主权、迷失自我的堕落行为。教参只是走进文本的一根拐杖,要用好教参,而不是被教参俘虏。“不读”文本的根源是教师缺少基本的教育良知,缺乏主动积极的专
3、业精神,虽然为数不多,但值得高度警觉。 浅读浅读文本是语文教学中一种较为普遍的学术现象,主要表现为语文教师对文本的原意及蕴含的各种教学价值的肤浅理解、表层挖掘和认识不全。其原因既有职业精神虚弱,而无法投入,无法静心,只能泛泛而读,浅尝辄止;也有职业水平浅显,学科功底不实,而无法深入,无法自主,只能靠他人之见,补自己之虚,结果往往无法品味也无法展示文本的魅力和美丽。对杨绛先生的《老王》的解读只停留于——“底层民众质朴善良的道德颂歌”便是一例。 强读强读文本的现象主要存在于那些不得教学之道,不谙教学之法,却急于成功,又敢于标新立异的一些“激进”的语文教师身上。他们有强烈
4、的进取精神和改变欲望,对文本作“微言大义”式的生发,过度的不切实际的挖掘。另外,由于对文本主要价值的把握不准,在非主流的问题上过度纠缠,使得文本的原意和蕴含的各种教学价值被不切实际的放大或阐释,甚至一定程度上的变形,这种非理性行为,对文本的解读和教师自身的职业形象都会带来伤害。如在解读《一碗阳春面》时,抛开对小说主人公“母子三人”身上所蕴含的逆境中自强不息精神的挖掘,而主抓面馆老板的感动大做文章,片面强调人性的善良,误导小说要表达的主旨。 误读误读文本的现象极少存在,但确实存在。由于个别语文教师的思想偏激、思维偏乱、能力偏弱、勇气偏足,造成对文本原意的误解和歪曲。对
5、文本所蕴含的各种教学价值的偏面挖掘和错误认识,也会造成整体教学效果的坏死和崩盘,后果严重。如在解读《背影》时将“父亲”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行为定性为“违反交通规则”,这种偏激混乱的解读是职业幼稚症的典型一例,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令人忧虑。文本解读涉及“解读什么”(或说是解读的内容)、“怎样解读”(或说是解读的方法)和“解读程度”(或说解读的层次)等问题,这三个问题是语文教师解读文本必须要研究的课题。 解读什么 “知文之志”就是要通过对文本多角度的解读,把握作者寄托于作品的思想、观点、情感和价值判断。每个文本都记载着作者写作时的初衷和审美意识,解读文本首先就要体悟作者的主
6、观创作意图,把握作品的当时意义和历史价值,这是解读的方向性问题,不可偏离和偏废。“知文之意”主要指对作品的当下意义的挖掘、发现和判断。作品的当时意义和价值与其当下意义和价值可能重合,也可能有交叉和拓展,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知文之志”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当下教学对象的基础和需求,以及当前教学的实际状况,对文本的基本教学价值作挖掘、筛选和判断。它强调的是作品的现代教学意义和价值,这是一个迁移和转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语文教师运用脑髓,发挥智慧,将作品的当时意义和当下价值嫁接和融合,以便文本教学价值的最大化。“知文之法”指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用专业的眼
7、光发现作品表“志”达“意”所运用的手法和方式,包括文章的技法、文体的特点和表达方式等。具体到每个文本必须关注其立意选题、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的手法运用,也要关注其语法、修辞和逻辑的表达特点。“知文之志”和“知文之意”两个环节的目标达成,往往需要从“知文之法”入手,需要教师下苦工练就“知文之法”的硬功。“知文之趣”主要指语文教师能发现、理解和体会到文本个性化的表“志”达“意”的手法和方式及其产生的效果。“知文之趣”是“知文之法”的进一步,教师要懂其法,更要知晓此法之妙之趣,这是语文教师解读文本必须要达到的境地,只有这样,文本的教育价值和教学价值才能得以同步实现和融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