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619734
大小:10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3
《2017-2018学年(新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2 古文二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敦学目际:«<22古文二则知识与技能1・认读生字,能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2•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3•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参照课下注释,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2・合作探究,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忧患意识,要有勇于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体会教和学的关系,激发学习热情。重占rr,熟读成诵,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难点学习文屮运用的论证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想。2课吋o第一课时o一、新我们都知道,远距现在大约两千五百年前,出现了一个历史
2、文化转变的伟大时代——春秋战国吋期。春秋、战国,都历经几百年之久,孔子在春秋吋期,孟子在战国吋期。孟子继承孔子的儒家思想以及中国文化道德政治的哲学观念,提出了一系列博大精深、流传至今的思想,今天,我们要学习孟子的一篇历代传诵的名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作者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战国吋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尊为“亚圣”。记录他的言论、活动的《孟子》一书,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孟子和几位弟子合著。其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关于哲学、
3、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屮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二、文本笹接相关语文知识——骈句骈句,是一种讲求对仗的句式,它耍求文字的对偶,重视声韵的和谐;而且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如“口星隐曜,山岳潜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本文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等均为骈句。骈句以外,统称“散句”。散句和骈句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1•播放配乐朗读音频。2
4、•学生端坐,齐读课文。教师强调某些句子的节奏和作用:这篇文章大量使用结构整齐的骈句,朗读时要注意它们的节奏,读出气势。如用了排比句式的“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小,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学好文言文的关键是要多诵读,读出文章的节奏和气势。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采用了排比的句式,用于本段的议论,增强了论辩的气势。、谍文精旗1•文章开头列举了舜、傅说等六位有成就的历史人
5、物,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这些事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这六位历史人物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这些典型事例有力地说明了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或“逆境出人才”),使文章有很强的说服力。2•请你举出古今中外与舜、傅说等同类型的事例。韩信受胯下之辱终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失败终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在实验中多次受伤,终于发明了炸药;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张海辿高位截瘫自学了四国外语……3•怎样理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句话的作用?“故”收束上文,归纳论证。“也”表句屮停顿,引起下文,
6、此句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4•“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月夫,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一是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二是能发展一个人的才能。5•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我认为一个人犯错误并不可怕,只要知错、认错,就能改错。只有这样才能进步,不断完善自我。6•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在国内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有足以与
7、之匹敌的邻国和來自国外的祸患。7•你能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观点的理解吗?示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不仅为历史上的无数事实所证明,也为当今无数事实所证明。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沉湎于舒适安宁的生活,要有忧患意识,这样才能振作精神,奋发有为,否则,就有国家灭亡的危险。8•本文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结构清晰,论证有力。请你理一理文章的思路,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提出并论证中心论点的。文章首先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最初或为农夫,或为工匠,
8、或为商贩,或为囚徒,或为隐士,或为奴隶,他们都从逆境中走了出来,成就了大功业,成为了圣君贤臣。然后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这样的观点: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起先都要吃大苦,经历种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从而锻炼意志,增加才干。接着谈人(主要着眼于“生于忧患”)论国(主要着眼于“死于安乐”),对上述观点进一步加以阐发:一个人(当时主要是指统治者)老犯错误,就能促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