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615993
大小:77.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2-13
《第三章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与教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与教育(上)第一节注意的发展与教育一、注意概念二、注意的品质三、中学生注意的发展特点四、课堂上如何组织中学生的注意力第二节感知觉的发展与教育一、感知觉和观察力二、中学生观察的发展特点三、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第三节记忆的发展与教育一、记忆系统及其特点二、遗忘及其进程三、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识记与保持第一节注意一、注意概述(一)什么是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注意着什么。例如,在走路时,我们会注意着身边的行人和车辆;在说话时,我们会注意着对方的表情等等。那么,什么是注意呢?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性。指向
2、性是指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总是有选择地朝向一定对象。因为人即使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也不可能在某一时刻同时注意到所有的事物,接收到所有的信息,只能选择一定对象加以反应。就像面对一桌子的美味佳肴,你每次也只能挑选一两种菜来吃,而不能一口吞了所有的菜肴。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一定对象上的深入加工过程。注意集中时心理活动只关注所指向的事物,抑制了与当前注意对象无关的活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境界了。二、注意的品质(一)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里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二)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个体在较长时间内将注意集
3、中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的特性。与之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优化学生的注意稳定性,应考虑以下几点:第一,教学内容的难度要适当。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而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对抽象材料能保持一定的注意,但这种能力也是逐步发展起来的。研究表明,中学生掌握历史概念时,最容易掌握那些直观性较强的具体概念。所以,教学内容不仅要由浅入深,而且要难易适当。第二,良好的教学方法是稳定学生注意的重要条件。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时语言要生动、精炼,运用直观教具演示时要恰当,实验时要及时指导和总结。总之,教师要采用多种有效的教
4、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第三,了解每位学生注意的表现对培养学生注意稳定性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通过平时的观察和了解,来掌握每位学生平时的注意情况。对注意稳定性差的学生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是由于身体疲劳所致的,要帮助其改善身体状况;是由于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不正确所致的,要培养其自觉的学习态度,端正其学习动机;是由于心理健康受损所致,要及时诊断,必要时请心理教师给予帮助。第四,为了保持学生的注意稳定性,应设法消除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例如,教室周围保持安静,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避免迟到或早退现象。对某些注意力发生涣散的学生,运用暗示法,比如特殊语调、言语停顿、目光凝
5、视等,或用直接批评的方法,督促学生集中注意。另外,教具的使用也要考虑学生注意的稳定性。展示必要教具要适时,过早地展示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削弱新颖感。教具使用完毕,及时收起,以免影响学生对接下来的讲课内容的注意。四、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优化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校园、教室的布置和教师的仪表。首先,学校的地理位置要合适,远离噪音和污染;其次,教室的布置要简朴而有教育意义,不要过于花哨,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再次,教师的着装要整洁朴素,避免奇装异服和浓妆艳抹。2.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中小学生的注意经常受到兴趣和需要的影响,符合兴趣的,能够满足需要的事物,较易
6、成为他们注意的对象。因此,在组织教学内容时,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兴趣和需要。教学内容要在保证科学性和逻辑性的前提下,加强趣味性。3.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保持对教学活动的稳定注意。因此,教室上课时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外,还应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穿插使用其它一些教学方法,例如个别提问、集体讨论、动手实验、角色扮演等。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使用录音、投影、幻灯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进一步丰富教学形式。4.考虑学生的情绪状态。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无意注意。人在身体
7、健康、精神饱满和情绪愉快时,最容易对事物发生注意,且注意较易集中和持久。因此,保持学生的无意注意,除了要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外,还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加深学生对学习目的、任务的理解。学习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加深对学习任务的理解,这对维持学生有意注意十分重要。2.培养间接兴趣。人们感兴趣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兴趣越浓厚,注意就会越集中、稳定和持久。引起有意注意的兴趣的条件往往不是事物本身的特点,而是对活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