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新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1 诗词五首

2017-2018学年(新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1 诗词五首

ID:32615800

大小:101.4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3

2017-2018学年(新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1 诗词五首_第1页
2017-2018学年(新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1 诗词五首_第2页
2017-2018学年(新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1 诗词五首_第3页
2017-2018学年(新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1 诗词五首_第4页
2017-2018学年(新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1 诗词五首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新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1 诗词五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敦学目际:«<21诗词五首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的文学常识。2•熟读并背诵五首诗词。3•了解五首诗词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学习诗词中一些不同的表现手法。过程与方法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品主题。2•借助课下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入诗情画意之中,领会诗词中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语感的培养和表现手法的学习-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并采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背诵的热情。2•在赏析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想彖力。敦学课时4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2课时一、新課导入古代诗词是我国

2、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它们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内容丰富,千百年來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今天,让我们走进古诗,吟诵这些千古绝唱吧。(板书:诗词五首)二、作者简介1•白居易(772-846),唐代中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早年所作讽喻诗中不少篇章,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现象多有揭露,对当时人民的痛苦生活多有反映。其诗语言通俗晓畅。2•杜牧(803—853),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今陕西西安人,著有《樊川文

3、集》和《樊川诗集》。其诗在晩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二、文本错接1•《观刈麦》背景介绍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白居易任县尉。在民间查访中,他目睹了劳动人民艰苦悲惨的生活,触景生情,写下了这篇叙事讽喻诗。2•《赤壁》背景介绍赤壁Z战是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六百年后,诗人经过此地,怀古咏史,借题发挥,讽喻现实。1•请学生认读生字、词语。2・教师配乐诵读。学习策略:诗歌,经历了几千年吋空变换的淘洗,留存下来,是汉语言文化的精髄,是形成我们中国人独特的文化心理、思想感情、

4、思维方式的养料和根基。因而,要以诵读为切入点,使学生充分感受祖国诗歌的咅韵美、意境美、人情美。听读时划分句子内的朗读停顿。3•学生轻声练习,配乐诵读,自我欣赏。一、学习《观刈麦》1•划分结构层次,总结内容。全诗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前⑥句):写诗人旁观农民刈麦,目睹农民全家出动、忙碌艰辛的劳动场面,饱含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怜悯。第二部分(⑦至⑩句):写诗人听到了一个抱着孩子在出里拾麦穗的贫困村妇的悲惨诉说,表现出农民不仅劳动辛苦,还背负着繁重的赋税。第三部分(⑪至⑬句)写出了诗人对农民的疾苦深表同情,对自己没有“功德”却过着不劳而获的富足生活深感愧疚。2•合

5、作探究(1)从“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可知本诗描述的事情发生在哪个季节?本诗描述的事情发生在夏季。(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属于心理描写。请分析这句诗。诗人深入所写对象的内心,刻画劳动者在特定环境下矛盾的心理。农民并非不知道天气酷热难耐,但为了在长长的白天抢收小麦,心里想的只是幸好夏季天反,快割!哪里顾得上天气炎热,此句一方面写出了农民的悲惨生活,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作者观察、刻画得细致。(3)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两句。“蒸”和“灼”形象地将劳动人民忍受酷热的炙烤,辛苦劳作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4)

6、“贫妇人”“抱子”“秉遗穗”“悬敝筐”的原因是什么?面对此情此景,作者也感慨万千,表现作者感慨的句子是哪几句?请用原文诗句回答。“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5)请分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m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深意。这几句既写割麦者又写拾麦者,两者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今口的拾麦者,正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tl的拾麦者。强烈的讽喻意味,自在不言之屮。3•分析这首诗的写作特色。(1)描写生动、细腻、富有感情。

7、本诗中作者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却把割麦者与拾麦者在夏收时那种艰辛而又痛苦的情景,描写得生动真切。(2)对比手法,中心突出。诗人在诗中,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和统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把自己的舒适生活和劳动人民的穷苦生活进行了对比,使诗歌的主题非常鲜明。4•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这首诗描写了农民一家辛苦劳碌的场景和一位贫妇人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和赋税的繁重,也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二、品读《赤壁》1・朗读诗歌,理解赏析。(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交代兴感Zrti,借“折戟”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追思和慨叹。(2)东风不与周

8、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