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6高三复习之回归课本(必修部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回归课本第三轮说明:临近高考,我们特别有必要再重读课本!其中好处,大家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了,就知道T!请大家将《必修1》、《必修2》、《选修3・1》、《选修3・2九《选修3・4》、《选修3・5》准备好,安排好时间,结合老师提出的问题边看书边思考。(字母说明:如下“(B1,10)叫B1表示必修1,10表示第10页)每一个问题解决后,请在其题号上标“3,未解决,希望大家发扬协作精神,互相帮助,同时互相督促!欢迎来物理组与老师们讨论!!!高三物理备课组《必修1》书本知识研究1.(B1,10)图1.1—4,从匀速飞机上释放物体,从飞机上的人看来,物体做什
2、么运动?答:。从地面静止的人看来,物体做什么运动?答:若先后释放物体1、2,1落地前的任一吋刻1、2物体都在同一(竖直直线上,抛物线上),在2看来,]做什么运动?答:°例: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s从同一地点再释放另一粒小石子,则在它们落地之前,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A.保持不变B.不断增大C.不断减小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2.(B1,21)图1.4-5利用打点计时器估算瞬时速度例:07北京18、图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过苹果瞬间的照片・。该照片经过放大后分析出,在曝光时间内,子弹影子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1%~2%。已知子弹
3、飞行速度约为500m/.s,因此可估算出这幅照片的曝光时间最接近A、l(TsB、10'6sC、10_9sD、10%3.(Bl,28)变化率例:某个量D的变化量AD,AD与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肛的比值芋叫At做这个量D的变化率。关于“加速度的变化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的变化率”的单位是Ms''B.加速度的变化率为0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C.若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如图所示的a-t图像,表示的是物体的速度在减小D.若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如图所示的a-1图像,已知物体在t二0吋速度为5m/s,则2s末的速度大小为7m/s例:自然界中某个量D的
4、变化量AZ),与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竺,叫做这个量D的变化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D表示某质点做平抛运动的速度,则罟是恒定不变的B.若D表示某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动量,则竺是恒定不变的A/A.若D表示某质点做竖育上抛运动离抛出点的高度,则色2—定变人。B.若D表示某质点的动能,则丝越大,质点所受外力做的总功就越多t1.(Bl,29第4题)为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Ocm的遮光板。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屯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0.29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吋间为0.1
5、1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吋间为3.57s,求滑块的加速度?(保留两个有效数字)2.(B1,35说一说)在相等时间间隔,速度变化量如何变化?加速度呢?若速度的变化量相等,所需的吋间会怎样?和34页图2.2-2进行比较。3.(B1,45第3题)估算相机的曝光时间。4.(B1,45第4题)估算井口到水面的距离。5.(B1,45第5题)测量自由落体的加速度6.(B1,47)伽利略为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而设计了箸名的斜面实验。如图2.6-3。(1)当时伽利略的计时方法(2)自由下落得太快,伽利略是如何“冲淡”重力的(3)他
6、是怎么由该实验一步一步得到所有自由下落的物体的加速度是一样的?7.(B1,52-53)自然界最基本的相互作用是请将高中阶段学习过的各种力进行归类。1.(B1,54-55)看看书上介绍了几种显示微小形变的实验2.(B1,61)ft]第3题:一般情况下,最大静摩擦力耍滑动摩擦力;有吋为了简化运算,我们可以认为二者相等。例:长直木板的上表而的一端放有一个木块,如图所示,木板由水平位置缓慢向上转动(即木板与地面的夹角a变大),另一端不动,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随角度a的变化图象是下列图中的()例:如图所示,把一重为G的物体,用一水平方向的推力F=kt(
7、k为恒量,t为吋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墙上,从1=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随t的变化关系是下图中的()14.13.(B1,64)第4题(合力与分力)(B1,66)第2题:对于已知力F,能唯一确定它的两个分力的情况有15.(B1,68)图4.1-1为现代人所做的伽利略的斜面实验的频闪照片。请体会伽利略是如何由该实验得出结论:除非若没有摩擦阻力,物体将永远运动下去。例:2014北京19•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0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
8、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减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O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A.如果